關鍵字:心理衛生中心
-
你常常感到孤獨嗎? 覺得自己對他人越不重要越是孤單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423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說明,過去研究指出,社會支持及正向同儕關係是減少孤獨感的保護因子,當處於暫時性的孤獨狀態,透過朋友及家人陪伴可緩解孤獨感受。年輕女性離開家庭,在外升學或工作時,更依賴同儕的社會支持,在這時代已習慣使用社交媒體與他人聯繫,需思考如何給予有意義的傾聽、關心及社會支持。 -
疫情提高孩童數位設備使用率 家長這樣做化阻力為助力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611根據2021年4月來自《在數位中長大》的研究指出,超過9成的父母認為數位媒體和科技為生活帶來負面影響,83%的人認為他們的孩子因為數位設備而分心。 -
早睡1小時憂鬱症風險降低23% 只要4步驟就能輕鬆入眠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095根據2021年5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精神醫學期刊》的1項研究指出,改變睡眠時型,提早1小時上床睡覺,可大大降低罹患重度憂鬱症的風險。 -
居家辦公、遠距上課宅家抗疫 天天相處增加磨擦吵不停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876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調查顯示,107至109年民眾尋求心理諮商之首要困擾皆為兩性婚姻關係(28%),可見相愛容易相處難,當夫妻都居家辦公,彼此工作型態、時間和習慣的不同也勢必會形成某些干擾,封閉的空間讓家人只能聚焦在少數的家事分配、孩子教養、生活習慣等歧異以致於放大衝突。以往,吵架的隔天還能各自出門上班,拉出冷靜思考的空間;現在宅在家裡配合抗疫,長時間相處很容易相看兩瞪眼。當衝突摩擦產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亦提供【SAFE】守則,讓您及時化解爭執,安全下莊,不要讓疫情考驗愛情。 -
國際「停止網路霸凌日」 多位名人共同為青少年發聲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521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根據 2019 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 30 個國家的青少年為對象調查指出,有3分之1的青少年曾遭遇過網路霸凌、5分之1的青少年為了躲避網路霸凌及暴力行為而輟學。網路霸凌也比傳統霸凌更具傷害性,甚至會引發自殺念頭及行為。 -
疫情期間WFH久坐情緒差 維持運動習慣兼顧身心健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616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為了解民眾在全國進行3級警戒後,生活型態的改變及對情緒的影響,董氏基金會於今年6月1日至7日進行線上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115份,受訪者「女性」為多,佔66.7%;年齡以「21歲至30歲」最多,佔36.5%。結果發現,近8成6受訪者表示,生活型態出現各種變化,以「停課/線上課程」佔最多,其次為「分流上班」及「居家上班」;民眾覺得最不習慣跟最不方便的前5名依序:外出時間減少、減少與親朋好友的聚會、外出需全程配戴口罩、休閒活動選擇便少、工作模式改變 -
3級警戒延長每天看新聞好焦慮 專家教你找回內在平靜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54另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020年8月發布的調查,美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2020年4到6月焦慮和憂鬱症狀的發病率相較於2019年同期增加了許多。該調查對象包括9,896名18歲以上成人,研究者透過《4項病患健康問卷》與《6項事件影響量表》,評估參與者的焦慮症和憂鬱症以及和新冠肺炎大流行有關的創傷和壓力相關疾患症狀。 -
國外研究上班中讓自己「微休息」 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28依據董氏基金會2020年參與企業紓壓日體驗課程的員工回饋彙整資料,上班族最感到有壓力的事件為「健康」,其次為「時間」;而勞動部109年勞工生活及就業狀況公布的調查顯示,勞工最希望企業提供的第1名為「福利措施」;可知,員工對於企業提供促進身心健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