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弱勢
-
從健保改革日記3.0 看疫後健保經驗如何幫助永續經營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139健保署也要感謝諸多民間資源投入健保行列,尤其「國際扶輪社」於1999年3月捐贈聖馬爾定醫院腹部超音波巡迴醫療車後,開啟健保署結合民間資源攜手合作的行善篇章,建立優良夥伴關係,共同提升國人健康醫療品質。還有,台中市高齡 80 歲的歐爺爺,感念健保為國人健康防疫後盾,在疫情嚴峻時刻,親自來到健保署中區業務組,將自己的養老金 150 萬元,託付給健保愛心專戶,幫助弱勢家庭繳納健保費,為全民健保注入一股溫暖的支持力量。這些善舉都在《走向雲端 病醫雙贏——健保改革日記3.0》中留下珍貴的紀錄。 -
思覺失調症是慢性精神疾病 醫:穩定用藥可控制不復發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98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跟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一樣,只要透過藥物好好控制、穩定病情,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尤其,現在有長效針劑可以選擇,病友不用擔心服藥被發現,也可以省去經常往返醫院的舟車勞頓之苦,生活更安心。 -
接住浮萍家庭!我國兒虐案頻傳 專家分析:欠缺3面向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271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於110年邀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主任吳慧菁教授,主持「風險家庭安全照護:領域建構與人才培育」議題,分析世界各國對於風險家庭的援助與照護模式,發現我國對於易受社會忽視並汙名化的弱勢族群,缺乏「親職教養能力的培訓」、「一站式在地化社區服務」、以及「服務不漏接的整合性」。 -
讓急難家庭能安心開學 家扶與林智勝鼓勵孩子勇敢逐夢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284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造成弱勢家庭在收入、健康、照顧等急難需求增加,家扶扶助家庭中今年已有31,113位家庭成員因疫情受創。為助家庭應急,家扶已發出近3千萬急難救助金;疫情加以通膨因素,帶給弱勢家庭極大考驗,也衝擊本會扶幼資源募集情形,捐款相較去年同期下滑近兩成。元大金控集團聽見家扶需要,預計率先捐出1千萬,期望拋磚引玉,有更多社會大眾一同來支持。家扶自立青年林智勝與9年前受助兒相見歡,鼓勵社會大眾一同支持無窮世代計畫,期望讓更多家扶兒在其專長領域揮出生命中的全壘打。 -
一腳天堂一腳地獄! 首位女性婦產科無國界醫師的故事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2340在台北婦產科診所執業多年的醫師王伊蕾,在50歲時選擇成為婦產科的首位「無國界醫師」,前往阿富汗等中東國家服務。在書中她提到:自己在大學時就知道「無國界醫師」,但一直錯過。直到50歲時,看到無國界醫師徵求女性婦產科醫師之消息,於是向診所醫師與媽媽這兩個職位請假,申請加入並執行人道救援任務。
-
台少盟:近7成學生需打工籌措學費 疫情提高休學風險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211疫情影響了所有人,當然包含需要半工半讀以維持生計的學子。台少盟表示,有近7成的弱勢境遇背景為「雙親非穩定就業」,連帶使孩子的求學路更加困難。 -
影后賈靜雯籲各界伸援《無窮世代》 幫助兒少脫貧自立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536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報告」指出,全球女性的貧窮人口高於男性,且逐年高於整體貧窮線,「女性貧窮」的現象持續存在。家扶基金會進行《弱勢家庭照顧能力與需求調查》顯示,扶助家庭中有8成主要照顧者為女性,更有超過7成每月收入未滿25,000元,然而女性貧窮現象也伴隨著弱勢兒少生活照顧需求,當工作不穩定時,有5成以上的孩子在學習與托育照顧費上會受到影響。 -
有憂鬱症卻不治療? 年輕人擔心費用、不知如何求助!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404國外1項大型研究發現,超過53%憂鬱症年輕患者(18至25 歲)並未尋求醫療協助,歸納4大原因,分別為醫療費用過高、不知道向何處求助、認為不需要外界協助、害怕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