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引發過敏
-
異位性皮膚炎不再難纏 新型口服藥可直接抑制發炎細胞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060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發炎性皮膚疾病,患者經常面臨皮膚乾燥、紅腫、劇烈搔癢及脫屑等困擾,這些反覆發作的症狀不僅影響日常生活,也對心理健康造成壓力。傳統治療雖能緩解症狀,卻無法有效降低復發機率,反覆發作令許多患者感到無奈與困擾。隨著醫藥科技的發展,新型口服小分子藥物與生物製劑的問世,為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帶來突破性進展,不僅提升療效,也讓患者得以擺脫反覆發作的情形,重拾健康的生活。 -
春天好發皮膚病!皮膚爆癢 濕疹、汗皰疹、乾癬最常見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8666春天乍暖還寒,日夜溫差大,小心皮膚拉警報!中醫認為,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若不好好保養身體,熬夜、壓力大,加上年節飲食不節制,更容易在3至5月期間爆發濕疹、汗皰疹或乾癬等皮膚問題,不可掉以輕心。 -
冷氣團報到暖氣、除濕開好開滿! 小心乾眼症讓你頭痛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160冬天除了寒冷,乾燥也是一大挑戰!暖氣、除濕機雖然帶來溫暖舒適,卻也讓空氣變得乾燥,加劇乾眼症狀。此外,秋冬季節因東北季風會夾帶髒空氣引發過敏,眼睛容易發癢,若忍不住揉眼睛,更可能造成角膜破皮。建議民眾,冬天應更加留意眼睛的保濕,並減少接觸過敏原,才能保護靈魂之窗。 -
RSV易住院!產後護理機構響應專案 加強家長預防意識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338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初期症狀輕微且不易察覺,但隨病程迅速發展可能引起支氣管炎或肺炎等重症,是嬰幼兒住院主要原因之一,其住院率高達腸病毒的7倍,其中9成住院個案來自健康足月新生兒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表示,由於RSV高傳染性,新生兒群聚場所過去常成為病毒傳播溫床,為了強化整體防疫意識,推出首屆「嬰幼兒健康預防安心機構專案」,獲全台近60間產後護理機構響應,透過衛教宣導與專業資源整合,全面提升家長對RSV的預防意識。 -
短效麻醉劑存致命風險! 臨床施打「牛奶針」不可不慎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048牛奶針的主成分是「丙泊酚」,使用大豆與花生作為賦形劑,呈現乳白色,因此得名。透過靜脈注射後,丙泊酚能讓人快速進入昏睡狀態,並抑制呼吸和心跳,血壓隨之下降,主要用於臨床麻醉和鎮靜。然而,由於丙泊酚代謝迅速,患者通常能夠快速從麻醉中恢復,醒來時感覺較為清醒,不會有昏沉感,也較少出現宿醉、頭暈或噁心等不適。 -
保養品選天然成分比較好? 產品不適合膚質照樣會冒痘
醫美減重 / 彩妝保養6322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天然的比較好,但不是絕對好」,主要仍與個人體質、使用量及頻率有關,如果塗抹過多的天然油脂保養品,還是可能冒出痘痘。 -
坐月子使用乾洗髮出現頭皮紅腫刺痛 小心毛囊炎找上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25王小姐擁有一頭濃密的長髮,坐月子時,聽從老人家建議,不要用水洗髮,而使用乾洗髮產品,沒想到,用了半個多月,頭皮紅腫刺痛,至皮膚診所就醫,確診為毛囊炎,在醫師建議下,停用乾洗髮劑,恢復原來的洗髮精,配合塗藥,逐漸好轉。 -
黴漿菌肆虐!醫曝:半數住院病童中鏢 肺部X光白一片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4080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鄭詩橤表示,近來卻發現黴漿菌感染比例逐漸攀升,目前住院病童中,就有將近5成檢驗出感染黴漿菌,其中還有病童出現肺炎症狀,「肺部X光白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