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家族史
-
腹脹不適!不只感染幽門桿菌 竟也是代謝症候群候選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514幽門桿菌是多種胃病的致病因子,從胃炎、胃潰瘍、胃癌(腺癌)到胃淋巴癌(MALT lymphoma)都已證實與幽門桿菌相關。至於胃以外的疾病,如缺鐵性貧血、維他命B12缺乏、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ITP)也可能是幽門桿菌造成的變化。目前研究也發現,幽門桿菌與代謝症候群、胰島素阻抗、慢性蕁麻疹有關,因此建議有上述困擾的民眾接受幽門桿菌檢測,呈陽性時接受滅菌治療。 -
想拚龍寶寶不是夢!不孕治療搭基因檢測 加快求子進程
兩性關係 / 不孕症9893桃園婦茂婦幼診所院長陳杰盛醫師解釋,正常染色體都是成雙成對,但在特定染色體位置有較高機率容易發生互換或倒置,造成染色體數量是正常,位置卻是錯誤的情況,只要夫妻其中1人有染色體轉位,生成的卵子或精子就會不平衡,再與另1人進行配對時,就容易造成流產。此外,若是帶有缺陷染色體,例如貓哭症、迪喬治症候群、小胖威利症、天使症候群等情況,也可以採用基因檢測。院所採用全球每年分析超過16萬顆胚胎的歐洲基因檢測公司技術,Smart PGT-A,搭配AI智能高解析度精準判斷,也具備進階PGT-SR,可幫助不同夫妻個人化生殖醫療需求。 -
突發性耳聾通常發生在單側 錯過黃金治療期也不要放棄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05突發性耳聾與循序漸進發生的重聽不同,它可能在一瞬間改變1個人的生活品質,擁有多年臨床治療經驗的耳鼻喉科權威李宏信醫師表示,突發性耳聾雖然少見,但若發生也千萬不要抱持僥倖心態被動等待症狀消失,務必要把握黃金治療時間,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
蠶豆症屬遺傳性疾病,避開蠶豆就沒事?6大預防蠶豆症發作事項1次看!早期胚胎篩檢可避免遺傳給下一代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175台灣每100個新生兒中,約有3人罹患蠶豆症,婦科權威醫師李茂盛表示,蠶豆症屬於遺傳性疾病,臨床觀察以客家族群發生率較高,在飲食上,禁忌眾多,部分蠶豆症爸爸或媽媽不希望下一代承受一樣的痛苦,因此,選擇以人工試管方式,在早期胚胎時篩檢出無此致病基因,則可避免遺傳給下一代。 -
年輕拚事業!7旬翁老是使不上力 竟是心臟這指數超標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96970歲的何先生年輕時因創業,到處應酬拚生意,直到40歲在太太相約下參加政府的免費健檢,發覺自己有高血壓,但專注於工作的他平時雖有用藥,偶爾仍會忘記。何先生認為,自己做小本生意,忙工作都來不及,哪有什麼健康檢查的習慣!由於近來身體逐漸有老化毛病,何先生在家人安排下到醫院健檢,結果竟發現心臟鈣化指數高達3,755,有重度冠狀動脈血管鈣化風險,血管阻塞風險極高。 -
降低4成乳癌死亡率!定期接受乳房篩檢 遠離癌症風險
癌症新知 / 乳癌3501粉紅十月國際乳癌防治關懷月最早由美國癌症協會所發起,目的是喚醒女性對於乳癌的重視,根據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乳癌為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及死亡率第3位,為遠離乳癌風險,國民健康署邀請女性朋友們一起攜手來做乳癌篩檢。 -
大腸癌早期5年存活率達9成! 2步驟及早揪出潛藏危機
癌症新知 / 腸癌3431根據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最新資料,大腸癌發生人數為1萬6,829人,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7歲,較108年66歲晚1歲,而男性大腸癌的發生率比女性高出1.5倍。另根據癌症篩檢資料庫資料顯示,112年截至8月30日大腸癌篩檢人數為103.9萬人,高於111年同期87.2萬人;其中,112年男性篩檢人數42.4萬人,女性61.5萬人,女性篩檢人數較男性多。 -
定期癌症篩檢防癌變! 常見3癌症5年存活率皆超過9成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3640國民健康署105年至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子宮頸癌、肺癌早期(0+1)期之5年存活率皆超過9成,口腔癌早期(0+1)期之5年存活率約7至8成以上;女性乳癌早期(0+1)期5年存活率更接近100%,而乳癌第4期5年存活率則跌至約3成6,顯示及早就診、治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