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坐姿
-
適度保暖及運動 關節炎患者拒當身體氣象站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625入冬之後,氣溫漸低,早晚溫差相當大,對於關節或慢性疼痛的病患來說相當苦惱,身體宛如氣象台,隨著季節或氣候改變波動,症狀時好時壞,復健科醫師建議,試試溫和熱敷、水療及正確運動等方式,緩解不適症狀。 -
長期久坐久站腿爆青筋 恐為靜脈曲張所致
兩性關係 / 女人幫453560歲的張女士經營餐廳多年,工作時常久站,起初小腿皮膚有出現淺藍色蜘蛛網狀,多年後小腿血管變成蚯蚓狀突起,感覺又脹又癢,使張女士不敢穿短褲,深怕引來異樣眼光。後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求診,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宋鎮宇診斷為第4期靜脈曲張,最終透過血管雷射手術燒灼病變血管,術後維持穿彈性襪的習慣,才解決她多年來的困擾。 -
眼過勞成視力殺手 高度近視黃斑部病變恐失明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5一名59歲邱女士,雙眼近視度數超過1000度,造成視力逐步惡化,前往雙和醫院眼科就診後發現右眼產生黃斑前膜,左眼罹患「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產生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mCNV),雙眼視力都降至0.2以下,影響生活甚鉅。 -
慢性攝護腺炎讓他坐立難安 體外震波緩解症狀
兩性關係 / 男人幫3699台中一名40歲男性保險業務員,近幾年來因不明原因逐漸感覺排尿疼痛,合併會陰部常感覺悶悶的,嘗試過各種治療方式卻始終不見效,最後到醫院仔細檢查,才發現罹患「慢性非細菌性攝護腺炎」,經醫師評估,接受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後,狀況已經大幅改善,拜訪客戶時不再坐立難安,也不怕排尿疼痛了。 -
活著就要動 國健署傳授防老29招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097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蔡宜蓉助理教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增加些小技巧,就能提升身體功能及生活樂趣,還能強化身體的平衡力、肌力、柔軟度或心肺耐力等。平常多做些「動動生活」手冊內容,就可預防或減緩體力和身體各功能的衰退。 -
寶寶站起來! 爬走順序不打緊觀念正確才重要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5867一般來說,寶寶通常在4個月後會開始翻身,約6個月大後會開始想爬,7到10個月後,便會陸續出現站與走的動作,至於要能不用攙扶、放開手走,大多數的寶寶能在1歲4個月之前達成。巫漢盟表示,由於現在小孩的發育較好,家長其實不用擔心孩子過早學走路,反而更該擔心過了適當年齡孩子仍不會走路,這可能代表孩子有發展遲緩,或腦部、肌肉張力出問題,建議可去小兒科或兒童復健科就診、釐清原因。 -
防跌5招訓練肌力 阿公阿嬤快來學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496台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復健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林佩欣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5歲以上銀髮族每周應累計至少150鐘中等費力運動,以及每周3次促進平衡及防跌的運動,依照這兩項標準來看,國內大部分銀髮族可能都不及格。
-
坐著比較輕鬆? 久坐姿勢不良恐椎間盤突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17正確坐姿應維持「頭、頸自然挺直,椅子坐滿,背部服貼椅背」,從側面看,耳朵跟肩膀在同一鉛垂線,頭部不宜過度前伸。座位不應過深,以膝蓋窩不頂到椅子前緣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