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喝水
-
夏至養生!高溫食慾不振、心煩氣躁 中醫助祛暑安心神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069夏至是整年中陽氣最盛的1天,氣溫也將一路熱到立秋。夏至當天,太陽正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陽)最長、黑夜(陰)最短,過了夏至日,白晝漸短、黑夜漸長。中醫師王維瀚表示,夏至後炎熱高溫常導致食慾不振、心煩氣躁、頭昏腦脹、倦怠乏力等,體溫隨著環境氣溫升高,心跳也相對較快,若長時間處於高溫又大量流汗、水分攝取不足的情況,會增加心臟負擔,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新冠病毒威脅增! 中醫揭夏季養生吃對睡對提升免疫力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746徐瑋憶中醫師指出,近日中醫門診的確診民眾增加,多表現為輕症、症狀多變且與一般感冒、流感及夏季好發的腸胃炎、中暑難以區分,且傳染力強,1人確診全家中標。常見發燒、喉嚨癢痛、鼻塞鼻涕鼻水、咳嗽、肌肉痠痛、頭暈、頭痛、疲倦、嘔吐,有的出現腹痛腹瀉症狀,與疫情第1、2年爆發時的痰黃量多、咳嗽多的症狀不同。
-
粽子配料藏痛風危機 腸胃科醫師教你挑食遠離痛風發作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6821端午節將至,粽子應景卻潛藏腸胃負擔。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楊勝舜醫師提醒,每年端午節後,因消化不良就醫者顯著增加,主因是糯米不易消化,加上粽子內餡多為高油、高鹽食材。若同時攝取過多高嘌呤食物,恐誘發或加劇痛風問題,尤其高尿酸體質者更應留意節慶飲食。 -
新冠高峰延至7月初!疫苗打氣激增 3大場所自主戴口罩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814新冠疫情嚴峻,確診人數超乎預期,上週門急診就診達到4萬1402人次,較前1週1萬9449人次增加113%,連續7週上升,高於去年同期2萬3555人次。為此,疾管署上修高峰期單週就診人次至15至20萬,高峰期也往後延至7月初。提醒民眾配合「自主口罩建議」,當進入醫院診所機構、搭大眾運輸、人潮擁擠室內場所等3地點,最好戴上口罩。 -
不讓泌尿道感染找上門! 掌握避免復發4關鍵和預防8招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02128歲徐小姐因年前工作繁忙,工作中無法正常如廁而憋尿,且同時減少喝水量,導致她感覺小便有痠痛及灼熱感,經過一天後發現有血尿,驚嚇之餘來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門診接受尿液檢查,檢查顯示為「泌尿道感染」。在經過藥物治療後,症狀立刻緩解,因忙碌所以她並沒完全將藥物服用完畢,隔沒幾天相同的症狀又跑出來,這次有乖乖的把藥吃完,症狀就完全緩解,這種景象相信很多人都有經歷過。 -
健保永續藥師同行! 從給付制度、藥價政策到專業角色
醫藥衛生 / NOW人物10902台灣全民健康保險邁入第30年,健保改革成為當前社會各界熱議的焦點。儘管健保在提升民眾就醫方便性與醫療水準方面受到高度肯定,滿意度很高,但醫療體系內的醫事人員,包括醫生、藥師、護理人員等卻普遍感到不滿。這背後反映出健保制度存在的深層問題,尤其是在給付制度和藥價政策方面。 -
影像檢查前給化痰藥? 專家:保護腎臟免受顯影劑損害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8042在接受X光、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等影像檢查時,都需注射顯影劑,不過,民眾在檢查前,常拿到化痰藥Acetylcysteine(乙醯半胱胺酸),一時間常覺困惑,又沒咳嗽,也無濃痰,「藥博士 正藥說」臉書貼文表示,此藥物可讓血管舒張,增加腎臟血流,降低顯影劑對於腎臟的傷害。 -
新冠快篩陽性特別注意! 出現6大重症警訊速就醫保命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658根據疫調顯示,今年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237例,造成43人死亡,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9成以上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本季新冠JN.1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