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口腔衛生
-
蜂窩性組織炎隱形殺手不容輕忽 9大高風險族群要當心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899前民進黨南投縣黨部執行長曾琮愷因蜂窩性組織炎不敵病魔,於8月10日晚間辞世,享年僅45歲。這位外號「小鋼砲」的政治工作者,生前以敢衝敢說的作風聞名,然而一場看似普通的細菌感染,最終卻奪走了他寶貴的生命。這起不幸事件,再次提醒我們蜂窩性組織炎這個容易被忽視的疾病威脅,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
5歲童乳牙蛀牙變蜂窩性組織炎 牙醫師傳授5大護齒關鍵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4423一位5歲的小宏在幼兒園定期接受塗氟和口腔檢查,日前卻出現牙痛、臉頰腫脹,台北慈濟醫院兒童牙科醫師陳默檢查發現,小宏罹患嚴重齲齒並已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雖然積極治療,但最後不得不拔除4顆已無法補救的乳牙。陳默醫師對此表示,學校塗氟無法取代完整的牙科檢查與X光診斷,家長應該自孩子長牙後就要定期帶至牙科門診檢查,並掌握5大護牙關鍵,勿等蛀牙惡化才就醫。 -
懷孕婦女口腔環境偏酸性!緣於3大成因 醫籲定期洗牙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6030在得知肚子裡有小生命的那一刻,準媽咪的生活充滿了喜悅與幸福。在懷孕初期,身體及心理都在逐步適應「媽媽」這個新角色的轉換。然而俗云:「生一個娃、掉一顆牙」,這是真的嗎?究竟懷孕會如何影響口腔環境,而準媽咪又該如何因應這些改變呢?孕媽咪的口腔問題是否會影響寶寶健康呢?本篇以孕期生理變化、妊娠常見的口腔問題,以及懷孕婦女該如何做好口腔照護,深入淺出來說明。 -
預防拔牙後的齒槽萎縮 齒槽脊保存術穩固日後植牙基礎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3696有1名50歲的中年婦人長期受牙周病困擾,近幾個月來因牙槽受破壞嚴重,部分牙齒出現大幅度搖動,牙醫師建議拔除,但患者因憂心拔牙後齒槽脊會嚴重塌陷導致植牙困難,無法恢復正常咀嚼功能因此抗拒拔牙。後經牙醫師擬訂完善的重建治療計劃,拔除病人的2顆牙齒,隨即進行齒槽脊保存手術,後才順利地在右側上顎缺牙區完成了2顆植牙的重建治療,患者也恢復正常的咀嚼和咬合功能。 -
無菸酒檳榔史也得口腔癌?非典型患者增 中醫辯證論治
癌症新知 / 口腔癌9729中醫治癌講求辯證論治,根據患者的體質與病症進行個人化調理,並透過中醫藥增強免疫力,提高身體對抗癌細胞的能力。不僅如此,中醫更運用現代生物科技,將中藥材濃縮萃取與微分化,使藥物能精準且快速到達病原點,阻斷癌細胞的養分通路,提升自體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進而消滅癌細胞,同時避免復發、轉移風險,且中醫藥治療過程中,對於精神體力及生活品質都會獲得很大的改善,且不必擔心副作用。 -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需求攀升! 客製化手術讓行走更自然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690隨著人工關節材料的進步,現在耐磨度已大幅提升,抗磨損可達30年以上。梁峻銘院長會根據病患本身的關節排列方式進行手術,減少對軟組織的破壞,讓患者在術後行走感受更自然,手術方式會將骨頭調整角度控制在3至5度之間,以確保最少的破壞、最好的術後感受。此外,搭配導航機器人,可在各種角度下測量關節的張力與穩定度,讓手術更加精準,患者的關節使用壽命也能因此而大幅延長。 -
工程師從馬桶跌下青蛙趴地! 確診SMA治療1年超勵志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7499現年55歲王程麒是1名認真努力的工程師,曾經負責政府大型專案,且申請到上億元研發經費,雖在3歲前呈現步態不穩容易跌倒,運動功能較同儕落後的情形,直到41歲才確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歷經從馬桶跌下來,手腳無力,維持青蛙趴地姿勢長達1小時的窘境,也曾在9年內發生6次重大跌倒骨折,左大腿、左小腿、左肩膀與右腳踝都摔斷過,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
牙線不只幫助潔牙! 研究發現:長期使用還能預防中風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98注意口腔衛生不僅能保護牙齒和牙齦,還能顯著降低中風的風險。雖然刷牙對口腔健康非常重要,但研究顯示,單靠刷牙可能不足以達到最佳效果,每週至少使用一次牙線,可以顯著降低中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