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口渴
-
天氣入秋還是可能熱傷害 室內、戶外補充水分都不能少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389熱傷害並非都發生在戶外或大太陽底下,部分也可能發生在室內。熱傷害泛指人體因體內熱累積導致的各種身體損傷,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其中又以嬰幼兒、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病人、服用藥物、戶外工作或密閉空間工作者為高危險群,因此再次提醒需注意預防和及時治療。 -
水喝不夠會生病! 身體出現這信號才喝就太遲了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07根據環保署的統計數據顯示,台灣人1年喝掉46億支寶特瓶,每個人平均1年約使用200支寶特瓶,把這些瓶裝水串起來,已經可以環繞台灣本島223圈。由此可知,台灣人對於水或瓶裝飲料的需求相當大,或許你會想:「我有喝這麼多水嗎?」試想,你是不是常買罐裝飲料或是熱了就買礦泉水解渴呢?喝下肚的水不只開水而已,還有礦泉水、包(瓶)裝水、含糖飲料、手搖杯,甚至正餐喝下的湯,都是含水的成分。 -
味精吃多會口渴? 錯怪了!真正主因其實是「它」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91其實,許多天然食物中都含有麩胺酸鈉,例如番茄、乳酪或乳製品、蘑菇、玉米、青豆、肉類等;味精過去的生產方式是從海藻提取和麵筋水解,現在則以澱粉、糖蜜為原料,以微生物發酵而製成。 -
小六男童腋下深咖啡色紋路總是洗不掉 竟是糖尿病上身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39「我的孩子才小學,怎麼可能得糖尿病?」這句話是許多父母第一時間的反應。然而,根據美國近年的大型研究指出,兒童和青少年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逐年上升,主要原因就是兒童過重和肥胖的比例不斷增加。以台灣2015年的數據顯示,國小和國中生的過重及肥胖的比例約3成,承受不少三高與糖尿病風險。 -
今夏中暑急診患者創新高 國健署提供3招預防熱傷害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222根據衛生福利部「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分析全國181家醫院急診及時資料顯示,今年7月1日至24日止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就醫的人次659人次是去年7月同期370人次的1.8倍;108年至7月24日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就醫的人次1,248人次,而今年至7月24日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人次高達1,722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4成。由於已進入酷熱的炎夏時序,氣溫仍有可能持續飆高,應提高警覺,防範中暑。 -
預防泌尿道感染! 除了蔓越莓,還要多吃這3種食物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005研究發現,蔓越莓含有特殊的營養素,稱為「A型鍵結原花青素」(俗稱「PACs」),這種營養素能夠抑制大腸桿菌的附著;同時能使尿液呈現酸性,降低尿液的pH值,抑制壞菌的生長。很多女性朋友會去買蔓越莓汁來喝,但不要買含糖的果汁,因為糖分反而會促使壞菌的生長,最好是直接吃蔓越莓或是喝無糖的蔓越莓原汁。 -
夏日溫度攀升至38度高溫 這2類人更應注意防曬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75衛福部國健署分析至7月11日發現,男性熱傷害是女性2.65倍,並且往前分析4年5至10月,熱傷害任次男生熱傷害人次,男性也都高於女性3至4倍,醫師警告,男性戶外工作者可能比較多外,男性的防曬工作普遍不足,頂多戴帽子,但女性常撐傘遮陽,恐怕是男性熱傷害發生較高其中一項原因。 -
瓶裝水放高溫車內會溶出塑化劑? 實測解答是......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769食品藥物管理署針對包裝飲用水及盛裝飲用水訂有衛生標準,包含飲用水質必須符合規範,分別對於重金屬(砷、鉛、鋅、銅、汞、鎘)、微生物(大腸桿菌群、糞便性鏈球菌、綠膿桿菌)及溴酸鹽訂有限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