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口乾舌燥
-
長期口乾舌燥 恐為下咽癌徵兆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6287收治林先生的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周一帆醫師表示,林先生由於擔任柔道教練,長年聲帶損傷,而說話沙啞、喉嚨異物感也近2年,今年3月底因口乾舌燥、喉嚨不適不見好轉而就醫,以內視鏡檢查發現異狀,切片結果確診為下咽癌。 -
正確喝水》幫助代謝 遠離病痛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838水能輸送營養物質,當我們攝取食物後,唾液中各種消化酶會發揮作用使食物變軟,這是消化的第一個階段,因此足夠的水分能夠幫助消化吸收;此外,唾液還能將變軟的食物送進食道。由此可見,進食後若口乾舌燥,不僅吞嚥食物會變得困難,還可能引發舌頭發炎及牙齒牙齦等相關疾病。 -
感冒咳嗽別亂吃 當心加重病情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926從中醫學而言,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了解自已的體質、對症下藥才能改善病症。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醫師更進一步提出「一味中藥」的概念,他表示在神農嚐百草、中醫文化肇始即很重視一味中藥的應用。但隨著「複方」出現後,單一藥物治療疾病的經驗,漸漸落入民間相傳的經驗用藥中,如果能夠對證使用,效果仍然十分顯著。 -
吃補前先清楚體質 中醫藥膳對症調理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0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婦科主任陳玉娟指出,體質是指一個人的秉賦,它源於父母之精,又經由後天調養而成。一般民眾常見的體質,包括「氣虛、陽虛、陰虛」及「平和」體質,因此在進補之前,先對自己的體質有所了解,才能「寓醫於食」,不僅保有藥膳的營養價值,又能達到調理的功效。 -
中醫調理初經改變體質 避免婦女病纏身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305聖元中醫診所中醫師鄭愛蓮表示,以中醫觀點來看,女童七歲左右開始,進入身體發育階段,大約14歲時,女孩身體出現變化,將轉變成大人,第二性徵出現,生長激素分泌,也開始來了月經,可以結婚生子。 -
三餐不定食 胃不健康又傷身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389小陽的情形亦是許多上班族的寫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許懿心指出,「胃病」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之一,有些人食慾變差,也有的容易飢餓,明明剛吃飽,卻感覺胃中空虛、似飢非飢,還有似辣非辣的嘈雜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偶發劇痛,或出現胃食道逆流、心口灼熱等情形。 -
修格連氏乾燥症患者 罹癌風險增加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736翁孟玉醫師說明,「修格連氏乾燥症」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會攻擊外分泌腺體,如唾液腺、淚腺,以致感覺嘴巴與眼睛乾燥,少數也可能侵犯其他器官,導致間質性肺炎、血管炎等症狀。 -
過度依賴安眠藥 當心罹患乾眼症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6451有許多民眾和謝霆鋒一樣,習慣服用安眠藥來幫助入睡,但醫師提出警告,長期過量服用安眠藥,會阻斷神經傳導物質,可能造成嚴重乾眼症!台北康寧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李文浩表示,人體淚液經由眼表的感覺神經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再由中樞神經系統分出副交感神經及少數交感神經支配調節淚腺的分泌,服用抗憂鬱劑或助眠劑會阻斷神經傳導物質傳導訊息,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嗜睡、視力模糊、口乾舌燥及乾眼症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