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升結腸
-
粉領族久坐小腿水腫且長期便秘 可能種下子宮肌瘤惡果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34442歲王小姐長時間久坐辦公,四肢水腫情況嚴重,有時按壓小腿前側,立即凹陷水腫,久久無法恢復。在排卵期或是月經來臨前,下腹部更明顯腸胃脹氣,因此長期便秘。 -
大腸癌好發於這些族群 50至74歲民眾國健署補助篩檢
癌症新知 / 腸癌3418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楊明翰醫師說明,大腸癌泛指發生於大腸的惡性腫瘤,可依其侵犯位置分為結腸和直腸;結腸包含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及乙狀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相接。大多數大腸癌一開始時只是良性瘜肉,經過一段時日後,有些瘜肉會惡化成大腸癌,逐漸變大產生症狀。若是出現在升結腸較容易造成貧血、腹脹;若發生在降結腸或乙狀結腸則多出現腹瀉或便秘,及型態變細或帶狀改變、血便或是腸道阻塞來表現。 -
婦人血便確診大腸癌 新術式可免除人造肛門
癌症新知 / 腸癌3662隨著飲食西化及生活習慣改變,台灣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始終高居不下,連續1、20年蟬聯台灣10大死因排行榜前1、2名,呂宗儒醫師提到,7至8成大腸癌患者為自發性病症,找不到相關家族史。如以年齡進行分析,50歲以上的患者,大都與抽菸、生活習慣不良、長期飲食失衡、嗜吃刺激性食物有關;如在50歲之前發病,則大都是因為基因遺傳。 -
少年血便不止送急診 大腸鏡檢查出幼年型息肉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115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醫師陳和昇表示,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發現的息肉,超過95%以上是幼年型息肉。幼年型息肉病理報告為缺陷瘤(hamartoma),多為良性,其症狀多是無痛的鮮血便,在全段大腸都可能發生,但好發於左側大腸,大部分位於直腸乙狀結腸,有些醫師會利用乙狀結腸鏡檢查,若沒有發現病灶且持續有血便,建議患者應接受完整大腸鏡檢查。 -
小兒罕病無肛症 馬龍氏順向灌腸改善失禁困擾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994無肛症一般指肛門開口在不正常的位置,或甚至是沒有開口,起源於胚胎發育不完全,國內發生率約4千分之1至5千分之1。因在排便上受到限制,往往需要手術重建人工肛門,但仍有部分小孩無法順利排便,則容易產生肛門失禁、漏便及巨大結腸的問題。 -
男大生「腸套疊」腹痛 竟是腫瘤作祟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1361許多人以為「腸套疊」只會發生在幼兒身上,其實成年人也會,且原因更恐怖,可能是大腸癌、闌尾癌所引起的。一名男大學生因為右下腹痛就醫,原本以為是急性闌尾炎,至醫學中心就醫後,確診為闌尾腫瘤所引發的「腸套疊」。 -
大腸癌發生位置影響存活率 左邊直腸癌預後差
癌症新知 / 腸癌4735值得一提的是,大腸癌症狀及嚴重度,與癌細胞發生位置有關,若位於右側大腸,例如升結腸等,症狀為慢性貧血、體力變差、體重減輕;若癌細胞侵犯至左邊大腸,例如乙狀結腸、直腸等,則會出現腹痛、血便、大便習慣改變等症狀。 -
大腸瘜肉都會癌化? 定期檢查腸保健康
癌症新知 / 腸癌67近年來台灣食安問題嚴重,國人飲食習慣改變,目前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已經超過韓國,成為全球第一。依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推估全台大約80萬人有大腸瘜肉,若無及早發現,恐有大腸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