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動脈瘤
-
本土+16902!疫情趨緩 20多歲吸菸男腦動脈瘤出血逝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920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下降,今(12)日新增1萬6902例本土個案,與上週日比減少5692例,降幅達25.2%。另增57例死亡個案,其中最年輕死者為20多歲男性,無慢性疾病,但有抽菸習慣,日前因頭痛,服用止痛藥,不幸昏迷送醫,死亡為大腦動脈瘤自發性破裂出血,及感染新冠病毒。 -
5旬男突臉麻!擔心中風前兆急就醫 竟檢出2顆腦動脈瘤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63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神經放射科醫師胡成全表示,動脈瘤在未破裂時完全無症狀,除非特別針對腦血管做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檢查,否則不易提早發現,一旦破裂,將可能發生劇烈頭痛、昏迷甚至死亡。 -
心跳1度停止30分鐘 低溫治療與救護人員接力成功搶救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28661歲陳先生有高血壓卻未規律服藥,今年8月在家時突然昏倒,妻子一看已無呼吸心跳,致電119並透過電話指示替先生施行CPR,救護人員抵達後進行急救,並藉由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與新北市消防局合作的心梗生命聯防直送部北通訊群組,傳送救護車上執行的心電圖請心臟科醫師判斷,安排後續救治,經由EMT、急診、心血管、加護病房團隊以接力的方式搶救生命,如今陳先生已能正常飲食、清楚溝通、行走自如,持續進行肌力訓練也順利返回職場。 -
本土+10209!死亡+22 3個月嬰發燒住院驗出新冠抗體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96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5)日宣布新增10,209例本土個案,35例境外移入,22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從12月1日記者會後至今新增3例兒童MIS-C重症個案,年紀最小為3個月大女嬰,沒打過疫苗也未確診過,11月時因發燒住院,發現有皮疹、結膜炎、冠狀動脈瘤,醫師懷疑是MIS-C或川崎氏症,給予免疫球蛋白治療後,病況好轉並出院,事後患者有檢驗新冠病毒N抗體,確認是陽性,目前仍在門診持續追蹤。 -
退伍蛙人患多囊腎 「腎臟腫成3倍大」 提早篩檢防洗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934多囊腎是顯性遺傳疾病,患病機率約1/1000-2500左右,只要爸媽有1人得病,自己罹病機率就是50%,由於患者的腎臟會不停長出貌似水泡的「囊腫」,囊腫內則會充滿囊液,有時可能是清澈的純水尿液,也可能是出血或膿瘍,隨時可能會破裂造成感染,且這些不斷長大的囊腫也會持續損害腎臟功能,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洗腎。多囊腎患者的腎功能掉分比一般民眾來得快,也就是會更快進入洗腎,因此強烈建議「1人得病,全家都要做超音波檢查」,若本身長期有腰痛、血尿問題,不妨盡快到醫院就診檢查。 -
講座報名/高血壓控制不能等! 專家開講最新治療趨勢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147為關心民眾心血管的保健,健康傳媒特別與東生華製藥聯合舉辦健康公益講座,邀請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林恆旭於10月22日星期六下午的健康公益講座中,為現場民眾分享「高血壓『藥』怎麼吃? 藥物治療新趨勢你不可不知」。 -
老翁突聲音沙啞!主動脈瘤所致 醫:若破裂死亡率極高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158主動脈是全身最重要的大血管,從胸腔延伸到腹腔,可分為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及腹主動脈,不同部位各自負責該區域血液循環的供應。要是因為高膽固醇、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結締組織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等原因造成血管壁硬化,動脈壁就有可能在血液輸送時,受壓力膨脹成囊狀,形成主動脈瘤;若主動脈瘤持續增大、破裂,病人便可能因大出血休克而猝死。 -
男子背痛腳麻!竟是5公分腹部主動脈瘤壓迫 下肢血栓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279腹主動脈瘤並非癌症,而是動脈壁因老化、失去彈性而逐漸膨大成瘤狀的血管。主要產生的危險因子包括年紀超過60歲的男性、抽菸、三高(高血壓、高血酯、高血糖)等與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