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內視鏡
-
誰需要裝鼻胃管? 高齡長者使用鼻胃管後有機會移除?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6779健保署統計,民國112年度全台灣鼻胃管插管人數約21萬人,其中65歲以上比例約64%。國內護理之家住民鼻胃管使用率高達5成,今年年初衛福部長邱泰源於立院允諾,擬定機構拔除鼻胃管計畫,避免生命最後人人戴著「長長的鼻子」。邱泰源強調,台灣應盡快跟上日本腳步,落實以「人」為中心照顧,已交由長照司主責,將移除鼻胃管設為長照3.0重點,儘速提出計畫。 -
老菸槍愛唱歌突狂咳竟罹肺癌! 出現3狀況恐事態不妙
癌症新知 / 肺癌732556歲王先生平常愛唱歌,聚會時總會上台獻藝,但近來他唱歌時常狂咳不已,呼吸也變得急促,就醫檢查時,醫師詢問有無抽菸,發現他的菸齡竟長達30年,於是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果然在右上肺發現1顆約2公分、邊緣不規則腫瘤,切除後證實為惡性,所幸並未擴散,讓他又能一展歌喉。 -
呼吸中止症患者注意!呼吸暫停達2分鐘 腦細胞恐壞死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67許文龍醫師曾治療1名年約30歲男性,平常喜歡運動、練重訓,夜晚睡不好,枕邊人提醒有呼吸中止症,加上起床後感覺嘴巴乾痛,即使睡得再久白天仍感覺疲累,曾做過鼻中膈彎曲手術,呼吸卻仍感不順暢。 -
大便潛血不要直覺是痔瘡而輕忽 醫提醒恐為大腸癌警訊
癌症新知 / 腸癌9684大腸癌早期無症狀難以防治,已連續多年蟬連台灣10大死因前3名,威脅全民健康。國健署今年起擴大篩檢對象,45至74歲以上國人可免費接受2年1次免費篩檢,為的就是及早發現與治療。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楊增慧副院長指出,早期大腸癌靠內視鏡切除病灶即可治癒,因此及早篩檢是為自身爭取更多治癒機會,千萬不可輕忽。 -
膠囊內視鏡揪出小腸病灶! 克服腸鏡盲點確診克隆氏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7221名35歲男性業務員近1年來反覆腹痛腹瀉,也常因為腹脹導致食慾不佳,嚴重影響工作與日常生活,經檢查後發現是罕見的「克隆氏症」,病人會因為小腸反覆發炎導致腸胃道症狀,所幸治療後,症狀已明顯改善,體重也停止往下掉。馬偕紀念醫院消化科系胃腸科主任章振旺表示,克隆氏症是一種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視疾病侵犯的部位和嚴重程度,可從口腔延伸至肛門任何一處,常見的症狀是腹痛、腹瀉,少數病人會有血便問題,疾病初期容易被誤認只是單純腸胃炎或腸躁症,而被患者忽略。 -
毛髮結石堵塞腸胃 8歲女童腹痛嘔吐竟是異食癖惹的禍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76261名年僅8歲的女童小安(化名),在長達3個月期間受間歇性腹痛所苦,近日因症狀加劇並伴隨頻繁嘔吐,被送往醫院緊急治療。經檢查後,發現小安的胃部及小腸內充滿毛髮結石,導致部分腸道阻塞,後透過手術成功取出多顆毛石,並轉與兒童心智科診治,目前女童情況穩定,並持續接受心理與營養治療。 -
手指麻痛如「溫水煮青蛙」別大意 恐頸椎骨刺壓迫神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523宜蘭一名70歲婦人月前感到右手指、手臂麻痛,原不以為意,沒想到短短幾週內麻痛感延伸至雙手,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頸椎生骨刺。羅東博愛醫院脊椎微創中心黃安平醫師提醒,頸椎骨刺壓迫神經初期症狀不明顯,麻痛無力感以漸進式出現,如「溫水煮青蛙」,但一旦發生突如其來的撞擊,極有可能造成神經損傷,重則癱瘓,不可不慎! -
甲狀腺濾泡癌穿刺難診斷! 隱藏式切除美觀不留長傷疤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9993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甲狀腺癌在台灣十大癌症發生率中排行第7,值得關注。台中慈濟醫院內分泌外科主任高國堯醫師指出,通常甲狀腺出現結節多屬良性,但建議仍應定期追蹤檢查。甲狀腺結節使用超音波檢查的準確度很高,必要時會穿刺檢查,即使化驗是良性也不能掉以輕心,主要原因是甲狀腺濾泡癌的診斷較為困難。目前甲狀腺切除手術,能透過內視鏡或達文西器械實施甲狀腺手術,已不會留下長傷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