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傳染
-
公費HPV疫苗9月擴大施打! 國中男女生配合校園接種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747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與多種癌症相關,除子宮頸癌,也可能導致口咽癌、肛門癌、外生殖器癌等,影響不限於女性。為此,衛生福利部宣布自今(114)年9月起,擴大HPV疫苗公費接種對象,由原先的國中女生擴大至國中男生,並呼籲家長與學生把握時機,完成疫苗接種,以強化防癌保護力。 -
疾管署公布最新疫情! 這2種法定傳染病都與動物有關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674衛福部疾管署公布最新疫情,2種法定傳染病均與動物有關,南部70多歲本國籍女性確診為「兔熱病」;北部50多歲本國籍男性今年4月至大陸新疆旅遊,曾於動物市集接觸羊隻和馬匹,7月初因發燒、寒顫等症狀,至診所就醫,最後因肝指數偏高、發燒及肝脾腫大而住院治療,血液培養確定為「布氏桿菌」。 -
守護青少年性健康! 性教育和性傳染病防治是2大重點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12262為協助學生從小建立正確性知識與自我保護意識,教育部國教署持續強化全面性教育課程教學,並結合性傳染病防治作為重點工作,透過課程教學指引、教師增能培力、教材研發與資源整合等多元措施,結合中央與地方國教輔導團或學科中心等支持體系充實教學資源,及提供各項計畫或補助方案推動教育課程與活動,及到校視導或訪視等機制,打造支持性友善的校園學習環境,共同守護青少年身心健康。 -
13至24歲梅毒感染連續4年上升 性病匿名快速篩檢啟動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13105疾管署為強化我國梅毒及淋病的臨床診療品質與防治效能,疾管署特別委託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由其邀集感染科、泌尿科、婦產科、家庭醫學科及皮膚科等醫學會及相關領域專家,依據最新國際性傳染病治療指引及本土流行病學與臨床實務經驗,共同編製《台灣成人梅毒及淋病臨床診斷、治療暨預防指引》。 -
有關「猴痘」預防措施和及時醫療照護 你該知道這些事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46541958年猴痘病毒(Mpox virus)首次從研究用猴子身上被發現,因此該病被命名為「猴痘」,為避免造成對疾病或特定族群的誤解或歧視,於2024年2月1日更名為「M痘」。人類感染M痘病毒最早的個案,發生在197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名9個月男孩,此後中非和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偏遠地區陸續有個案報告。關於「猴痘」的預防措施和及時的醫療照護,你該知道哪些事?本文整理「猴痘」重點知識,幫助您快速掌握。 -
台灣梅毒確診個案攀升 預防指引降低社區性傳染病風險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16274我國愛滋防治有成,近幾年來每年感染人數約在千例,但確診梅毒個案卻逐年上升,今年1至7月梅毒感染通報數新增5826例,高於去年同期5456例。主要原因在年輕性活躍族群的不安全性行為,醫師提醒,如果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務必主動接受性病篩檢。 -
豪雨不斷!類鼻疽、登革熱升溫 廣東省屈公病疫情嚴峻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572南部豪雨不斷,汙水、汙泥或環境積水,導致病媒蚊孳生,疾管署表示,上周新增3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均為丹娜絲颱風後發病,高雄市2例及台中市1例,介於50多歲至60多歲,均有汙水、汙泥接觸史。暴雨過後帶來的污水,也提高鉤端螺旋體病、登革熱等傳染風險,今年截至8月4日,累計19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低於近5年同期,其中4例於丹娜絲颱風後發病,台中市3例、花蓮縣1例,介於4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12至22日。 -
南部暴雨!4大傳染病疫情加劇 清理家園落實防疫3步驟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735受西南氣流影響,中南部暴雨不斷,嘉義、台南出現嚴重災情,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表示,降雨導致多處積水或淹水,民眾易因接觸汙水、汙泥或環境積水孳生病媒蚊,擔心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腸道傳染病及登革熱等4大傳染病疫情加劇,民眾務必做好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