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低體溫
-
高溫拉警報!牢記「涼、補、心」口訣 這時段避免外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078中央氣象署近日發布高溫資訊,天氣高溫炎熱,部分地區發布36度以上高溫燈號。近期天氣變化多端,當人體處在溫度高、濕度高的大氣環境下,汗水不容易排出體外,如水分又攝取不夠時,會讓體感溫度隨之升高,增加熱傷害的風險。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降溫「涼、補、心」3字訣,遠離熱傷害。 -
今年首例腸病毒併重症 1月大女嬰嗜睡、體溫低進加護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000高雄市出現今年首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疾病管制署今(11)日表示,有名1個多月大女嬰,1月31日出現嗜睡、活動力下降及餵食困難等情形,2月3日有低體溫情形,2月4日因出現呼吸急促、血氧下降及心搏過慢,送急診就醫後收住兒科加護病房,經通報並檢驗確認感染伊科病毒11型。 -
8旬老翁急性心梗發作!呼吸喘、咳嗽1週 原以為是感冒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678冬至那天1名85歲男性因胸悶、呼吸困難自行前往診所就醫,起初以為是感冒,然而經診所醫師詳細檢查後,發現病人心電圖異常,研判是心臟問題,立即建議患者轉診至大醫院就醫。 -
寒流來襲如何保暖?5大疾病患者慎防急凍猝死 4招防範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546中國大陸冷氣團南下,加上輻射冷卻效應影響,中央氣象局發布低溫特報,今天(23)日全台各地氣溫偏低,凌晨全台最低溫落在苗栗縣大河,僅7.3℃。連續數波冷氣團來襲,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長時間處於「斷崖式冷凍天氣」環境,可能引發低體溫併發症、心律不整和心臟驟停,相當危險。 -
骨折手術要提防感染、骨髓炎! 圖解骨折術後照護重點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9123「骨科手術的傷口很怕感染,如果感染無法控制,便得將植入物、人工關節移除,然後需要長時間的換藥,等到感染改善後再想辦法關閉傷口,往往需要3至6個月以上。」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呂憲宗醫師指出,「為了降低傷口併發症的風險,可以多管齊下,包括把血糖控制穩定、避免手術低體溫、使用手術後負壓傷口照護系統等,讓傷口順利癒合,能夠減輕患者與家屬的壓力,也能避免許多衍生的醫療花費。」 -
熱死人!麥加朝聖550人熱死 極端酷熱天氣必學自救法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049國健署表示,熱傷害是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高溫,產生的一種急性疾病統稱,常見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等,以熱中暑最為嚴重,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死亡率超過30%,也就是說,100名熱中暑個案中,至少30人死亡。 -
胎兒小於妊娠年齡!日後發育要注意 健康風險比凡人高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056兒童內分泌生長門診中很常出現的一個族群是「胎兒小於妊娠年齡」的孩子。這些小朋友在長大的過程中,相較於正常出生體重的孩子,容易出現身材矮小、性早熟、過重、肥胖,甚至到成人時期罹患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明顯較高,兒童健康守護者應特別留意。 -
天冷工作慎防低溫症!嚴重恐致命 高風險族群尤其注意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353正常人體核心體溫為37±0.5℃,當核心體溫出現下降趨勢,就容易引發低溫症,即所謂失溫。依據瑞士低體溫分級系統,可將低體溫劃分為3級,且各分級的低溫症症狀也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