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
重拾膝利人生!拯救膝關節退化 半人工膝關節詢問度高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899原則上,如果患者韌帶完好無受損、沒有嚴重骨質疏鬆,又希望破壞組織較少、傷口小、且期望行走能愈自然愈好,就可以考慮牛津半人工膝關節手術,雖然跑步、跪坐仍有所限制,但能進行快走且蹲下的角度較大,目前能做到膝蓋彎曲最大限度約140、150度,是全人工膝關節無法達到的程度。 -
關節退化換全人工膝關節? 條件符合可選半人工膝關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618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主要是把受損的膝關節移除,換上人工關節,以減輕疼痛並恢復行動能力。梁峻銘院長說明,全人工膝關節和半人工膝關節的差別在於,全人工膝關節會放置1塊完整墊片,直接固定在脛骨元件上,重新設定角度、排列下肢活動關節;半人工膝關節僅置換受損部分的關節軟骨。牛津半人工膝關節放置仿人體半月板的活動式墊片,可前後滑動,重新打造可活動式的關節面,有助於恢復關節自然彎曲角度,符合人體工學。 -
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採改良型股內側下切法不傷害肌肉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975梁峻銘院長遠赴日本,隨知名關節重建專家平中崇文進修,習得MUVA(Modified Under Vastus Approach)改良型股內側下切法。這種手術方式如同「庖丁解牛」,從最內側的股內側肌邊緣,「溫和地」將股四頭肌與內側肌群分離以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相較於傳統手術方式,這種新技術可完整保留肌肉、幾乎零損傷,能夠完整縫合關節囊,保留關節液和韌帶,且出血量控制在50c.c.以內,大幅降低術後不適感,加快術後復健進程,進而縮短手術的恢復期。 -
7旬婦右膝受傷置之不理造成X型腿 1手術治療成功矯正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1970歲的巫女士年輕時右腳膝蓋曾受傷但未治療,隨著年齡增長,她的右腳出現X型腿,走路也一跛一跛的。近1、2年來,她的疼痛明顯惡化,已經嚴重影響到正常生活。她前往長安醫院骨科求診,經檢查發現可能是右膝韌帶長期受傷沒有處理所致,導致右膝外側退化嚴重。經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巫女士的右腳X型矯正變直了,疼痛和步態也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
每年350萬人膝關節退化疼痛 全新手術走路更「膝」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440退化性關節炎讓人走路像「落鏈」,爬樓梯如「登天」,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效果不夠好,使用智能減痛機器手臂輔助後,術後的雙腳舒適度大幅提升。依據國健署統計全台有350萬人受膝關節退化所苦,1年有2萬人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台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王證琪醫師指出,民眾普遍擔憂術後疼痛與恢復期長的問題而卻步。 -
膝關節長骨刺上廁所都難 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可改善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61膝關節軟骨損傷屬於退化性疾病,據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全台約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年紀越大、退化比率越高,58歲以上長者,每5人中就有1人關節退化。 -
難行走到健步如飛 人工關節置換術後通「電」大幅減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41為了找到更有效且更無副作用的方法,搜尋了資料文獻,發現定頻微電流(Frequency specific Microcurrent,FSM)治療,對於術後傷口的腫脹及止痛有很大的治療效果,而且能夠很快緩解發炎因子的生成,因此將此治療方式用於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發現有很大的功效。 -
B型血友病醫療新發展 有望達到「零出血」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719血友病為一種遺傳性基因缺陷,大部分患者為男性,該病會影響血液凝血功能,讓出血時間延長,難以止住。治療方式分需求性及預防性兩種,需求性為出血時再注射凝血因子,但由於出血部位約有七成好發於關節處,長期出血易使關節磨損變形,甚至不良於行。而常規治療則是針對重度血友病患,每周固定注射凝血因子,可降低自發性出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