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工智慧
-
外科治療新突破 王呈瑋揭開達文西手術面紗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5202王呈瑋醫師進一步說明,達文西靈活及防手震的機械手臂都是很重要的突破,不再需要考驗助手的體力與顧及影像的穩定度,手術速度更快、更安全,甚至還能解決腹腔鏡最害怕的瓶頸「嚴重沾黏」,達文西手術可以達到完美的沾黏分離,不會迫使醫師中斷治療,術後併發症的機率也較低,是目前最接近完美的外科手術機械。 -
62歲伯走路不穩如打醉拳 竟是癌末轉移腦部
癌症新知 / 肺癌2944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鍾娜娜表示,余先生過去有抽菸習慣,也有癌症家族史,最近半年多來因咳嗽有痰,加上頭暈、走路偏向1側等症狀,家人都很擔心,因此決定赴醫檢查,沒想到竟確診為肺腺癌末期,且癌細胞轉移至腦部和肝臟,腦內出現2顆約1公分大的腫瘤,不過在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下,目前已可行走自如,肺部原發腺癌及肝癌腫瘤也控制得宜。 -
2019醫療數據松聚焦大數據運用 盼AI提升醫療品質
醫美減重 / 生技線上4140北醫大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表示,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是全球發展AI科技的先驅,與他們合作不容易遺漏AI發展的最新趨勢。另一方面,從全民健康角度考量,準確預測才有機會發展更有效的預防。 -
健保署開發醫療資料AI系統 減少民眾非必要檢查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26為使健保醫療費用審查作業更精準且效率更高,並減輕審查醫藥專家審查案件的負擔,運用檢查報告資料可以更全面的評估檢查的必要性,精準篩選執行量異常的醫院或醫師,再經由專業審查以合理給付醫療支出,增加審查效率。而大量檢查報告資料需運用AI技術,才能整理成可運用的資訊。 -
腦瘤手術導入AI技術 準度提升減少誤判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695臺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蕭輔仁指出,5成腦瘤為原位癌,其5成是從其他部位轉移而來,例如,肺癌、乳癌等,後者好發於大腦深處,因腫瘤數量多且體積小,大都建議接受電腦刀放射手術來消滅腫瘤。 -
交大與北醫攜手膜蛋白癌症追蹤研究 大數據掀起抗癌新革命
癌症新知 / 乳癌3981交大生科院教授楊進木表示,膜蛋白是目前疾病診斷及治療最重要的標靶,但也是最困難的研究議題,膜蛋白已被認為與諸多癌症息息相關,如果解開其如何透過蛋白質交互作用,進而調控生化途徑導致癌症形成,有助於從根本找出治癌方法,將對癌症診斷與標靶藥物發展有重大影響。 -
廣達林百里捐贈臺大醫院 人工智慧醫療雲運算整合平台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6這套「人工智慧醫療雲運算整合平台」軟體係由廣達所開發,特別運用在醫學領域,林百里提到,系統是工具而已,醫師是棋手,由最高最好的棋手來指導、訓練系統,才能進步更快。現在是好的開始,相信未來將予臺大醫院進行更多的醫學研究。 -
皮膚黑點病灶難判別 AI系統輔助降低誤診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786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詹智傑指出,不少門診個案係因皮膚長出黑痣、斑點或原有皮膚發生變化而就醫,一般只需有經驗的醫師肉眼判斷就能確診,但臺大醫院醫神計畫團隊與威強電集團威聯通共同開發「皮膚科疾病分類(AI-CDSS系統)」技術,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以國人常見皮膚狀況與變化為基準,並依據實際病理切片報告為訓練標準答案,採用3種知名的深度學習架構Inception V3、NasNet、Inception ResNet V2之模型分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