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乳癌
-
癌症年輕化! 明年起放寬4癌篩檢補助、下修年齡門檻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8444為降低國人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國健署宣布,自114年起,放寬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等癌症篩檢年齡及補助,並增加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希望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癌症時鐘快轉17秒!肺癌連2年霸榜 腸癌乳癌緊追其後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13468新冠疫情期間許多民眾畏懼就醫,癌症篩檢人數減少,讓111年癌症新增人數大增8531人,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時鐘一口氣快轉17秒,均創下近10年記錄。衛福部國健署今(19)日公布111年癌症登記報告10大癌症排行仍由肺癌蟬聯拿下首位,大腸癌、女性乳癌則分別位居2、3名。 -
彩繪希望巡展台大癌醫登場!31幅作品 展現癌友生命力
癌症新知 / 抗癌鬥士7517為鼓勵癌友力抗病魔,癌症希望基金會於台大癌醫中心希望光塔2樓舉辦第10屆彩繪希望巡展,即日起至12月23日將展出31幅精彩作品。畫作中有1幅《美麗心世界》,出自加護病房護理師林清清之手,她在去年確診乳癌後心情一度跌入谷底,唯有在創作時能找到力量,因此將過往旅遊的美好回憶描繪成畫,並一舉榮獲第10屆彩繪希望比賽病友組佳作。 -
60歲男突雙腳無力無法行走! X光發現竟是腫瘤找上門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53660歲的邱先生過往沒有慢性病史也沒有特別定期健檢,1個月前突然出現雙腳無力的狀況,並且越來越嚴重,來院前無法站立行走,輾轉來到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洪立偉醫師門診尋求協助。透過X光、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邱先生胸椎第12節有塌陷情形,且已經壓迫神經管,影像懷疑為腫瘤骨轉移導致的非單純骨質疏鬆之壓迫性骨折,進一步抽血檢查更顯示腫瘤標記數值增高。經解釋後,洪立偉醫師遂執行「減壓及微創釘手術」,解除壓迫危機,術後隔天邱先生已能下床行走,並在傷口穩定後由腫瘤科團隊接手治療。 -
隆乳會增加乳癌風險? 醫師破解4大迷思教妳安心變美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4579隆乳手術是許多女性追求自信與美麗的選擇,但關於隆乳可能會帶來的潛在風險不免讓人望之卻步。烏日林新醫院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以專業角度為各位破解網路上關於乳癌常見的4大迷思,並同時提醒女性在追求美麗的同時,也要注重健康檢查與術前準備,才能安全實現美麗的夢想。 -
國泰醫院再添3項疾病照護品質認證 乳癌治療優於全台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967國泰綜合醫院致力追求卓越疾病照護品質,近年陸續通過「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等多項疾病照護品質認證,今年再獲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頒發「乳癌」、「創傷性腦損傷」及「心衰竭」等3項疾病照護品質認證肯定,截至目前已合計取得8項疾病照護品質認證肯定。 -
甲狀腺長結節是罹癌嗎? 醫:甲狀腺結節近9成是良性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0849歲藝人徐若瑄驚傳罹患甲狀腺零期癌,引發社會對甲狀腺癌的關注。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林傳益表示,甲狀腺結節近9成屬良性的腫塊,若沒有對頸部造成壓迫,則觀察追蹤即可,但如果有甲狀腺癌家族史、罹患乳癌或曾接受過頭頸部的放射治療,就必須特別留意,建議到醫院接受頸部超音波檢查。 -
乳癌定期篩檢能救命!及早發現治療 5年存活率近100%
癌症新知 / 乳癌6886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乳癌倡議今年主題為「沒有人應該獨自面對乳癌」,強調早期發現、及時診斷與全面治療的重要性。國民健康署呼籲45至69歲婦女及40至44歲具乳癌家族史的婦女,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