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乳房保留手術
-
乳癌術前輔助治療 高爾夫球腫瘤縮成花生米
癌症新知 / 乳癌349030多歲梁小姐三年前確診罹患HER-2陽性第二期乳癌,右胸有一顆乒乓球大小的腫瘤,聽醫師建議要切除乳房,讓她當場嚎啕大哭,精神煎熬,整個人瘦了5公斤。後來改採手術前先做輔助治療再開刀,原本3.5至4公分大、有如高爾夫球的腫瘤在半年內縮小8倍,變成0.5公分大的花生米,之後才手術切除,成功保住乳房。 -
乳癌術中放射治療 切除與化療同步完成
兩性關係 / 女人幫3368新光醫院乳房中心主任鄭翠芬醫師表示,原本林小姐經穿刺評估後,確定不需做全乳房切除,可做乳房保留手術,但術後1個月則需加做全乳房放射治療。由於全乳房放射治療耗時耗力,療程高達35次,病人須持續6至8周每天回診,但林小姐要工作又要照顧小孩及行動不便的家人,因此陷入兩難。 -
北市婦女3人揪團 享乳癌篩檢在地預約服務
兩性關係 / 女人幫1904所幸,鄧女士在公衛護士多次追蹤關懷之後終於釋懷,願意接受進一步治療,於103年恢復健康。後來她在社區又遇見這位公衛護士,不禁內心充滿感激答謝說:「要不是有妳,我可能還不知道自己罹患乳癌!」 -
乳癌腫塊誤推拿 婦人確診已第三期
癌症新知 / 乳癌4409新光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楊圳隆表示,婦人6個月前發現乳房腫塊時,按壓會痛而以為是先前跌倒造成淤血,拼命想揉開,還找推拿治療,沒想到愈揉卻反而將癌細胞擴散範圍增大,送至醫院檢查時已是乳癌晚期,腫瘤有6公分大小,位置十分深入,且已發生轉移,婦人難以置信,至今還不願接受回診,醫師期望婦人的家人看到報導後,能勸說婦人接受治療。 -
40歲定期乳房篩檢 及早治療存活率高
癌症新知 / 乳癌2379十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為了鼓勵女性定期接受乳癌篩檢,署立雙和醫院特別舉辦「護胸110,40Beginning」活動,推廣乳癌防治,呼籲女性朋友一年花十分鐘進行乳癌篩檢,從40歲開始。 -
乳房腫瘤整形手術 美麗與自信兼顧
癌症新知 / 乳癌2199國內乳癌患者5年存活率近9成,但台灣女性乳癌病患的年齡層,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葉名焮醫師表示,傳統外科乳癌手術,幾乎以「乳房全切手術」為主,對於乳癌患者來說,一旦乳房全部切除,便會失去女性重要特徵,即使透過重建,外觀恢復也不盡理想。因此,強調能夠盡量保住乳房的「保留性手術」,已逐漸取代乳房全切除手術。 -
女人雙峰的美麗與哀愁 乳癌非絕症應積極面對
癌症新知 / 乳癌2217乳房的實質是由乳腺小管、乳腺小葉及腺泡上皮構造所組成的,乳房分為6到9大葉,再由許多小葉組成,終端有許多小囊,由導管互相連接,主要功能是製造乳汁。乳癌是從乳腺的上皮細胞或小葉生長出來的一種惡性瘤,因癌細胞的生長失去控制,會侵入並破壞鄰近的組織及器官,或經由血液或淋巴系統轉移到其它器官。 -
乳癌》乳癌的放射線治療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