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中醫科
-
冬天手腳冰冷陽氣不足! 土肉桂葉配魚腥草泡茶驅寒氣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337中醫看「冷底」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除了使用藥材與針灸來改善,冬天應早睡晚醒,避免陽氣過度耗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趙品諭表示,俗稱「冷底」的虛寒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內暖流運行不順,對影響陽氣的事物特別敏感且不易調整。 -
長期便秘會引口臭! 拚命刷牙不夠還要做到4習慣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1408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博政表示,中醫認為便血多屬胃中積熱或濕熱蘊結,一般因過食辛辣食物,導致熱積於胃,積熱上擾,會使口腔有口苦或口臭,若積熱向下則會影響腸胃消化吸收,嚴重者損傷腸胃的血管,血液隨大便而出而為便血,或是過度食用高熱量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導致消化功能失常,濕熱結於腸道,而導致便血。 -
失眠10多年求診西醫仍難入睡 中醫助眠不吃藥也能改善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499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李維哲指出,常見的失眠問題可分成入睡困難、續睡困難及過早清醒3種類型,背後的原因包括環境、飲食、藥物、生理與心理等因素;而關於失眠,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說明了「目不瞑」失眠的核心概念在「陽不入陰」,因此臨床上常見患者主訴睡不著時思緒紛亂,腦袋不停轉動,很累卻無法入睡的情形,如機器空轉無法靜止,中醫介入的手段會選用收斂安神的中藥「引陽入陰」,或針灸相關的穴位,目的在於放鬆身心理,避免神經訊號過度活化。 -
化療後副作用讓男子四肢麻木 中醫針灸找回手指知覺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438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崧表示,門診常到許多如楊先生相同處境的抗癌患者,雖然抗癌成功,但藥物的副作用卻讓生活品質變得不佳,儘管嘗試過各種方法,卻都不見效,往往抱持最後一絲希望尋求中醫協助。 -
起床易頭暈目眩別大意! 當心血壓不穩恐陷腎衰竭危機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561「血壓與腎臟功能息息相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說,腎絲球是非常敏感的組織,一旦血壓忽高忽,腎絲球質就會受到損害,引起血管硬化。 -
飽受耳鳴困擾夜不成眠 中醫針灸刺激耳朵穴位可緩解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529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吳俊昌表示,患者自述3年前開始,耳鳴讓他每晚無法入睡,幾乎快得憂鬱症,直到透過針灸搭配電針及服用中藥後,發現耳鳴聲逐漸降低,「主觀耳鳴聲分數」(使用視覺類比量表,總分10分,分數越高聲響越大)由治療前8分,治療3個月後降至5分,6個月後主觀耳鳴分數剩2分,且自覺失眠情形大幅改善,雖耳鳴聲仍存,但僅在安靜時才會聽見,多數時間幾乎聽不見,也不再焦慮及憂鬱。 -
糖尿病患者害怕終日洗腎 合併中醫治療可妥善控制血糖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489嘉義長庚中醫科主治醫師蔡盈盈發表「糖尿病腎病變輔助中醫治療之進展」,她表示,從中醫角度來看,糖尿病典型症狀歸類在中醫「消渴」範疇,治療重點在於調理脾胃消化機能,讓血液裡過多的葡萄糖(熱),得以被人體再吸收利用,達到調降血糖的效果。 -
粉領族久坐小腿水腫且長期便秘 可能種下子宮肌瘤惡果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74842歲王小姐長時間久坐辦公,四肢水腫情況嚴重,有時按壓小腿前側,立即凹陷水腫,久久無法恢復。在排卵期或是月經來臨前,下腹部更明顯腸胃脹氣,因此長期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