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中西醫
-
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赴南韓取經 觀摩中醫長照創新模式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6632沈瑞斌醫師也點出台灣當前面臨的困境:投入長照領域的中醫師人數仍顯不足,這些醫生經常東奔西跑,難以應付日益增加的護照需求。現行分散式的居家照護模式,使得有限的中醫師人力很快就達到負荷上限。相較之下,集中型治療機構可能是未來可思考的發展方向。此次參訪韓國具400床規模的首爾Smart療養病院,正是希望更多借鏡了解這種大型集中照護模式的經營經驗,以提升台灣長照體系的效率與效能。 -
美顏針顏面解剖課程 中西醫結合讓中醫朝向科學化邁進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687隨著「美顏針」的盛行,愈來愈多中醫師投入這項結合美容與針灸的技術。為提升施作的精準性與安全性,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特別邀請整形外科權威張光正醫師,於台北醫學大學舉辦顏面解剖課程,帶領中醫師實際觀察臉部肌肉、神經與血管結構。這不僅從解剖學角度重新認識臉部肌層,也象徵了中西醫學攜手傳承與創新的新里程碑。 -
中西跨國交流! 台灣中醫傳承精進醫學會推廣針灸療法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442在全球醫療整合日益多元、開放的今日,針灸作為中醫的重要療法,正持續受到國際醫學界的關注與肯定。為促進中西醫療技術與學術的深度交流,由馬光醫療網創辦的台灣中醫傳承精進醫學會攜手西班牙醫療針灸協會(Asociación de Acupuntores Sanitarios),於今年7月份在台灣舉行為期兩周的國際針灸學術交流活動。 -
坐好月子很重要! 中醫師解析產後4階段調養加速復原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6881懷孕時女性的身體變化劇烈,生產後會逐漸恢復原本的狀態,因懷孕長大的子宮會變回原本的大小,這個過程大約需要6至8週,臨床上稱作「產褥期」,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調養的重點在使惡露順利排出及子宮復舊,而泌乳與其他臟腑的調養也必須兼顧,一般常說的「坐月子」就是指這個恢復過程。 -
口腔癌放化療後口乾舌燥、難吞嚥 中醫治療挺過黑暗期
癌症新知 / 口腔癌977860歲蔡先生是口腔癌患者,曾接受左臉腫瘤廣泛性切除與淋巴清除術,並取左側大腿皮瓣修復左側臉頰。儘管歷經完整放射線與化學治療,但在放射線治療中段開始便出現口乾舌燥,並隨著放射線治療進行而持續加重。放射線治療結束後症狀仍無緩解,感覺口乾無唾液,進食固體食物困難,幾乎無法吞嚥,只能喝流質補給品或者喝湯,連粥都喝不下去,胃口不佳,夜眠時因口乾而需頻繁起身喝水,卻又導致頻尿,嚴重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此症狀持續了3個月皆無改善,加上放射線治療與術後的頸部僵硬,更令其十分困擾。 -
慢性腎病易貧血留意5徵兆 中西醫合併治療提升復原力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03275歲陳先生為膀胱癌與慢性腎臟病第3B期患者,左邊的腎臟已經萎縮到只有7.78公分,腎臟功能下降。前陣子因為手腳冰冷、疲倦、容易喘,檢查發現血紅素只有8.4 g/dl,診斷為「腎性貧血。西醫每月予以紅血球生成素(EPO,又稱為造血針)注射治療,後續搭配中醫抑制發炎治療後,整體復原情況明顯提升。 -
中醫抗癌「增免減毒」 透過7階段治療進程提升修復力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7432癌症的產生是因為致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表現失衡,而基因調控在中醫的觀點而言和「陰陽氣血的平衡」息息相關。透過體質調理可以校正此失衡,運用「扶正與祛邪」扭轉疾病帶來的影響。中醫治療癌症方面,視人為「整體」的觀點出發,針對不同的階段給予合適的處方調理,以降低疾病不適感與治療帶來的副作用。中醫師賴睿昕根據治療進程的不同,將癌症治療過程分為初診斷、手術前後、化療、放療、標靶、追蹤期等。 -
產後哺乳怎麼吃較好? 中醫師揭調理3方向及破除迷思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8962產後哺乳是許多新手媽媽面臨的重要挑戰,除了照顧新生兒的日常作息,如何穩定乳汁分泌、掌握正確的營養攝取,也成為坐月子期間的重要課題。中醫師李湘萍指出,母體的乳汁分泌與飲食、作息、情緒及體質密切相關,若能釐清原因並適時介入,大多數哺乳困擾皆可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