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不安
-
研究:長期飲酒有腦損風險 戒斷初期當心「譫妄」反撲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285酒癮(或稱嚴重型酒精使用障礙症)是一種慢性疾病,具有高復發率。個案即便知道飲酒會對身體或心理各方面的危害,仍然持續飲酒。在停酒的初期8-12小時,可能會歷經所謂的酒精戒斷症候群,而讓停酒更加困難。這個酒精戒斷症候群的症狀,包括自主神經功能亢進(手抖、冒汗、心悸)、顫抖、噁心、嘔吐、失眠、焦慮、不安、幻覺和癲癇發作等症狀。 -
上班族胸悶、頭痛查不出病因? 竟是廣泛性焦慮症上身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829045歲的L先生是位忙碌的上班族,最近頻繁感到莫名的不安與壓力,並且出現頭痛、胸悶,甚至食慾不振的情形。他多次就醫檢查,卻始終找不到明確的病因,就在他感到無助時,一位朋友建議他至新竹臺大分院生醫竹北院區家庭醫學部門診就診,經專科醫師的詳細評估,L先生被診斷為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這讓他不禁感到驚訝,原來長期困擾他的問題並非生理疾病,而是心理健康問題。 -
國內性傳染病現況 梅毒、淋病以「不安全性行為」為主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13453疾管署今(7)日表示,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新增確診通報梅毒感染人數計9,738人、淋病7,605人,「不安全性行為」是主要感染原因;與2023年相比,整體梅毒下降2%、淋病下降8%。性傳染病如梅毒、淋病等感染初期可能無症狀,若未及時診斷與治療,恐影響生殖健康或傳染給胎兒造成早產、死產等併發症。疾管署特別提醒女性朋友,在忙碌的生活中別忘了關心自身健康,採取安全性行為並定期篩檢性傳染病,以保護自己與伴侶的健康。 -
孩子心理健康出問題 精神科專家談兒童青少年情緒管理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807近年來,國人對精神醫學的了解已大幅增加,尤其在成人個案中,對憂鬱、焦慮、失眠等情緒問題的求醫意願普遍提高。然而,對於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仍需更多努力。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暨婦女身心醫學科主任陳麗淇指出,許多家長往往拖延尋求幫助,直到孩子出現不願上學、家庭衝突加劇等情況,才會考慮就醫。家長在此過程中掙扎,一方面是孩子的症狀不典型,另一方面擔心就醫會帶來標籤,或需服用藥物。此外,現今生活壓力使家長難以抽出時間來思考如何幫助孩子,造成孩子與家長之間的困境。 -
和家中青少年一起聽音樂 孩子成年後親子關係會更緊密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426在家中或是旅遊車途中聽音樂時,你和孩子習慣各自戴著耳機獨享,還是會播放出來彼此分享呢?從現在起,拿下耳機一起共享吧!根據2018年5月發表於《家庭溝通期刊》的研究指出,孩童時期,尤其是青少年時期,曾與父母一起欣賞音樂的孩子,在成年後普遍與父母的關係更好。 -
毛孩臨終前6大徵兆飼主必知! 陪伴寵物走完最後1哩路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6462寵物是家人,也是一生的摯愛。面對毛孩生命的終點,許多飼主難免感到不捨與茫然。社群平台上,飼主們互相分享經驗,交流毛孩臨終前的徵兆,希望能幫助更多人提前做好準備, 為心愛的毛孩送上最後的溫暖陪伴。《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便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毛孩臨終前跡象」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6大毛孩臨終前跡象。 -
恐怖情人!前男友跟蹤、私闖民宅 女子被情勒焦慮求醫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7344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許元彰表示,「恐怖情人」通常具有某些特徵,包括情緒起伏大、佔有慾與控制慾強烈,並試圖隔離伴侶的社交圈。他們往往缺乏理性溝通能力,傾向以怪罪、指責或暴力來維繫關係,這可能與個人成長背景及心理特質有關。 -
青少年遭性侵害多來自約會親密關係 學會4招自我保護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559今天是2月14日西洋情人節,許多情竇初開的年輕朋友會期待與心儀的對象共度美好時光。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青少年朋友們,在享受戀愛甜蜜的同時,也要學習尊重彼此的身體自主權,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在感情中做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