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冷氣房膝蓋痛別忍 醫分析微創膝關節鏡手術優勢多

2909
李蔚萱 報導
進出冷氣房膝蓋痛別忍 醫分析微創膝關節鏡手術優勢多

【NOW健康 李蔚萱/高雄報導】炎炎夏日戶外高溫,進入冷氣房總讓人感到舒適,但忽冷忽熱的溫差也隱藏了危機。尤其,對關節炎患者更是一大挑戰,對膝蓋的不適感更容易被放大。膝關節炎是造成膝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除了外傷,還可能源自類風濕性或退化性關節炎。所幸,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微創膝關節鏡手術已能縮小傷口、加快復原,並大幅提升醫師檢查與治療的精確度,讓膝蓋疼痛不再是難解的問題。


膝關節微創手術已相當普遍 發生這些情況可採用此手術治療


重仁骨科醫院陳良美醫師表示,臨床上若透過觸診或X光檢查即可判斷,多數初期患者採取保守治療便能獲得良好效果。對於輕度症狀者,透過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配合復健治療與生活習慣調整,大部分都能明顯緩解,不一定需要進一步檢查或接受手術;然而,若在常規檢查中無法找到明顯病灶,但患者仍持續感到關節疼痛,或藥物控制與復健效果有限,導致生活不便甚至行動受限,則建議可考慮透過微創膝關節鏡手術,來改善疼痛並提升生活品質。


陳良美醫師指出,膝關節鏡手術在現代已是一種相當普遍的微創治療方式。當患者因退化性關節炎出現軟骨磨損、骨刺增生或滑膜發炎時,便可透過此手術進行治療。除了退化性關節炎外,其他常見的適應症還包括:韌帶受傷、關節軟骨損傷、半月板損傷等。這些病變往往在X光檢查下不易發現,因此需進一步藉由膝關節鏡進行更精細的檢查與處理。此外,若因車禍或外傷造成關節碎裂,需要清除關節腔內微小碎片時,膝關節鏡也能發揮重要作用;不過,醫師提醒,若患者整體身體狀況不佳,或正處於感染急性期,則不建議接受膝關節鏡手術,以確保安全。


膝關節鏡手術是經由膝蓋兩側各製作1個約0.3至0.5公分的細小切口,再將筆狀細長、內建光源與攝影鏡頭的關節鏡伸入關節腔內。醫師可透過放大的影像,檢查關節內部病變或創傷,並同步進行治療或清創處理,例如清除發炎組織、修整或修補受損的軟骨。此手術方式能有效縮小傷口,加速膝關節修復,並降低日後關節發炎的風險。


不同於傳統手術需切開8至10公分的大傷口,微創膝關節鏡手術僅需極小切口即可完成,大幅降低出血量與術後疼痛。在住院時間上,若僅進行清創手術,通常只需1至2天即可出院;若需進行半月板修復或韌帶重建,則住院時間約為5至7天,相較傳統手術復原更快、傷口照護更簡便。


膝關節鏡手術改善膝蓋腫脹困擾 術後先冰敷3天並將患部抬高


陳良美醫師分享,有一名18歲女學生因意外跌倒,膝蓋直接跪地受傷,隨後出現明顯的疼痛與腫脹。雖經過兩週口服藥物治療,不僅未能緩解,反而感覺更加不適,甚至在蹲下時會聽到膝蓋發出聲響,下課返家後更覺得腫脹與疼痛加劇。到院檢查後,透過X光與MRI發現膝蓋有積液,並合併軟骨軟化現象。經醫師建議接受膝關節鏡手術治療後,成功改善了她長達數週的困擾,恢復日常學習與活動。


膝關節鏡手術後的照護,會建議先持續冰敷3天,同時將患肢抬高,以減輕腫脹與不適。在這段時間,也需要留意下肢是否出現腫脹、疼痛或表皮顏色異常的情況,以便及早發現血管栓塞的徵兆。


當病人開始嘗試行走時,初期應該先以拐杖輔助,等到狀況穩定後,再逐步搭配復健運動,慢慢訓練膝關節周邊的肌力。一般來說,恢復期若屬於較輕的個案,大約在兩到3週之內即可逐漸恢復日常生活;若是有進行韌帶重建,則需要1個月以上的時間,復原才會比較完整。


在手術後的3個月內,必須避免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對關節造成過度負擔。相對來說,像是健走、游泳、皮拉提斯或瑜珈等運動,因為屬於低衝擊的方式,更適合用來幫助身體恢復。

此外,日常生活中還需要特別注意飲食與生活習慣。建議多攝取含有鈣質與蛋白質的食物,以幫助骨骼與肌肉修復。同時也要控制體重,減少膝蓋承受的壓力,並且持續進行肌力訓練,才能讓膝關節在穩定中逐步恢復功能。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台灣實力全球矚目 LBV裸視美白內障老花創新複合療程
▸硬皮症影響超出想像! 情況嚴重恐造成器官硬化、衰竭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