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業先驅吳國精膽管癌病逝 高危險族群要提高警覺

6180
陳如頤 報導
半導體業先驅吳國精膽管癌病逝 高危險族群要提高警覺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台灣光罩執行長、半導體業先驅吳國精,不幸5月18日死於膽管癌,享壽75歲。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膽管癌好發於60至70歲男性,如果出現右上側腹痛,噁心、食慾不振及體重減輕等症狀,或是皮膚癢、黃疸、眼睛泛黃及小便呈茶褐色,務必提早就醫。


台癌表示,膽管癌是一種從膽管上皮細胞長出來的惡性腫瘤,除了肝癌外,為第2常見的肝膽惡性腫瘤。根據發生位置,分為肝內膽管癌、肝外膽管癌,前者又包含肝門及總膽管癌。大約1成膽管癌是肝內膽管癌,6至7成是肝門膽管癌,而2至3成為總膽管癌。


大部分膽管癌病患並無明顯的危險因子,且出現在肝臟裡面的膽管癌,大都症狀不明顯,有時只出現右上側腹痛,或噁心、食慾不振及體重減輕等不特定症狀,不太容易及早發現。至於肝門或總膽管附近的膽管癌,常因膽管阻塞而造成皮膚癢、黃疸、眼睛泛黃及小便呈茶褐色等症狀,較易被確診。


發炎性腸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或肝內膽管結石等患者,被視為膽管癌高危險群,建議半年至1年至醫院接受抽血檢驗、腹部超音波檢查。前者檢驗肝炎指數、黃疸指數及鹼性磷酸酶等生化項目以及CA19-9的腫瘤標記的測定。


一旦確診為膽管癌,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及經動脈血管栓塞治療,效果並不好,外科手術為優先選擇,盡可能將腫瘤及附近的病灶切除乾淨,但有其一定難度,且存活率偏低,如果膽管癌長在肝臟裡面,且只長1顆,手術5年存活率為25%至33%;如腫瘤長在肝門或總膽管附近,外科手術5年存活率更低,只剩10%至15%。


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則在臉書粉專提醒,40歲以上有肝病、膽結石或工作上會接觸有毒物質的人,平時要注意小便的顏色是否正常。飲食方面除了少喝含糖飲料之外,建議有膽結石的人不要吃生食,飲食要注意清潔衛生,避免造成膽囊、膽管甚至是肝臟發炎化膿,長期膽管發炎會增加罹癌風險。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大麻是毒? 專家解析:大麻素、四氫大麻酚、大麻二酚
▸《特管辦法》上路5年!衛福部公布成效 這癌存活約5成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