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長大了! 姐姐立志要幫不孕夫婦「做人成功」

5604
編輯部 整理報導
試管嬰兒長大了! 姐姐立志要幫不孕夫婦「做人成功」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衛福部在2024年2月底,舉辦《人工生殖法》修法公聽會,邀集各界討論未婚女性、同性伴侶等是否能接受人工生殖,以及代理孕母等議題。雖然衛福部3月份還要討論,廣泛收集意見,不過,與會各界都認為,法令精神要以子女權益為最優先考量。


雙胞胎試管寶寶長大了 茂盛醫院院長曝2人現況


台灣的人工生殖技術舉世聞名,被醫師「創造」的試管嬰兒受到這項醫術影響,以後想要唸醫學系,投身研究不孕症,以位於台中的茂盛醫院為例,他們創造的試管寶寶,就有這樣的抱負理想。還是高中生的高子蕎、高子璨是雙胞胎試管寶寶姐妹花,18年前,她們經由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安排設計」,來到人世,成為父母最大的欣慰。


2024年2月底學測放榜,就讀雲林縣正心高中的高子蕎拿到4科滿級分、共60級分的優異成績。她在國中時期,就拿到滿級分成績,國、高中6年都維持班上第1名成績,十分優秀。


子蕎不但會唸書,國中就讀正心高中美術班,學習表現優異,3年前的國中教育會考也獲得5個A++、作文6級分。她還喜愛舞蹈,國中2年級開始學習現代舞,除了當成運動外,也是紓壓方法。


茂盛醫院是台灣知名的人工生殖機構,時常號召當年接受治療的不孕夫婦,帶著試管寶寶,回到醫院參加慶生活動。高子蕎、高子璨不知道自己的出生過程,直到某一次安排,見到李茂盛,才對自己有更深的認識。


▲高子蕎(前排右三)成績優異,學測滿級分。(圖/Dr.131醫生醫提供)


想讓生命延續下去! 李茂盛影響雙胞胎試管嬰兒的職涯規劃


「如果沒有試管嬰兒的技術,就沒有現在的我們。我們以身為試管嬰兒為榮,」面貌清秀的高子蕎、高子璨笑著表示。姊妹倆回憶小學時期,有一天媽媽拿了診斷書及胚胎的照片,告訴她們是試管嬰兒。姐姐子蕎說,「我那時候懵懵懂懂,直到國中的生物課,聽了老師介紹試管嬰兒的技術,才知道自己的出生是這麼特別!」


雖然小小年紀,她們對未來的職涯規劃已經定下目標,子蕎知道李茂盛幫助國內外想要懷孕的夫婦,打算長大之後,起而效尤,也要當個治療不孕症的醫師,幫助不孕症夫婦,讓生命延續下去。


▲李茂盛醫師「創造」的高家雙胞姐妹花,她們以身為試管嬰兒為榮。(圖/Dr.131醫生醫提供)


子蕎對數理和生物科有極高興趣,文科也很在行,國中會考時,還拿過全校唯一的5A++作文6級分,學業成績表現非常亮眼;妹妹子璨則想跟著媽媽,當國小老師。


「從茂盛醫院誕生的試管寶寶,年齡最大的已經超過30歲了,每個孩子都是上天的藝術品,」李茂盛表示。也是中華民國不孕症基金會創辦人的李茂盛說,2021年7月1日起,政府擴大試管嬰兒補助,觀察第1年成績,全台已有2733對夫妻成功懷孕,產下3070名新生兒;其中,茂盛醫院協助了978名婦女順利懷孕,比率將近3分之1。


▲李茂盛醫師(左二)和高子蕎(左三)、高子璨及高爸爸合照,心中充滿喜樂。(圖/Dr.131醫生醫提供)


失守15萬名新生兒保衛戰 李茂盛望政府提供更多試管補助案


「希望試管補助案能帶來5000個,甚至更多的試管寶寶,打贏艱難的『15萬名新生兒保衛戰』」,李茂盛說出心中期待。台灣人愈來愈需要接人工生殖術,國健署統計,最近10年施數累計周期數增加284%,女性生第1胎的年紀在最近20年從26.7歲延後到31.43歲,生育年齡35歲以上的女性超過3成。


國健署呼籲國人要把握生育黃金期,女性是25至35歲、男性是40歲之前,降低媽媽寶寶孕程和生產風險。國發會推算,高齡化使工作年齡人口快速下降,如果生育率無法提升,未來10年,必須引進40萬名外來就業人口。


幸好不孕症醫術正在進步,醫師利器也多了。例如,試管嬰兒胚胎植入前染色體套數檢查(PGS篩檢),以及新一代個人化排卵針,都能提高成功率。(文章授權/Dr.131醫生醫)(點看下方了解更多)


文字編輯:連慧婷
核稿編輯:陳如頤


# 首圖來源/茂盛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乾眼症與老化有關?停經婦女風險高 合併角膜破皮最慘
▸先擦藥膏還是乳液? 皮膚科醫師曝擦錯順序恐影響療效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