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最怕骨刺、骨鬆和關節炎 醫:從日常預防保養做起

3332
詹舒婷 報導
長者最怕骨刺、骨鬆和關節炎  醫:從日常預防保養做起
▲陳志華醫師提醒,骨頭與關節的保健對於人體來說至關重要,應避免受傷或跌倒、不過度使用、隨著年紀調整運動項目,一旦受到傷害時務必休息,透過超音波、CT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進行傷害診斷,找出病因再對症治療,確保年老不會受到關節疼痛所苦。 (攝影/王湘卉)

【NOW健康 詹舒婷/台北報導】財團法人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以及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共同於6月初舉辦健康公益講座,邀請到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研發副院長陳志華醫師以「樂齡族骨頭關節健康保養」為題進行演講,讓年長者對保養骨骼的健康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


陳志華醫師指出,人的骨骼與關節決定了人體的活動能力,但因為過度使用、受傷、姿勢不良、經常搬運重物或是體重過重等因素,容易使骨骼異常生長而生成突出的骨刺,特別是40歲以上的民眾常見骨刺問題,除了民眾一般所認知的脊椎骨刺,包含手指關節、腳的小拇指或大拇指邊緣有骨骼異常突出,都有可能是骨刺。


若要預防骨刺發生,應避免長時間重複性地使用關節,定期休息、適度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重,避免體重過重對關節產生額外的壓力,必要時使用支撐性工具,如鞋墊、護具等,可減少關節的壓力,藉此減少骨刺的發生;倘若出現骨刺,常見疼痛不適感、腫脹或活動範圍受限等,依據診斷結果可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物、止痛藥或其他抗發炎藥物來緩解疼痛,也可以透過物理治療幫助減輕疼痛,改善關節功能,嚴重者則可能需要透過手術切除骨刺,以修復受損的關節組織。


此外,人體在25至30歲期間會達到骨質密度的高峰,接著便開始往下降,研究顯示,台灣50歲以上女性有1/3的人患有骨質疏鬆症,男性亦高達25%左右的罹患率,令人擔憂的是,骨質疏鬆症會增加骨折的風險,即便只是輕微跌倒,也可能造成嚴重骨折與併發症,民眾須提早篩檢骨質密度,並做好預防措施,才能降低骨鬆風險。


想要了解自己是否罹患骨質疏鬆症,就必須先了解骨密度是衡量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標,正常的骨密度T值應大於-1,骨質疏鬆前期T值介於-1到-2.5之間。骨質疏鬆症患者的T值通常小於-2.5,陳志華醫師提醒,罹患骨質疏鬆症會使骨骼變得稀疏、脆弱,容易因為受到外力衝擊而發生骨折的情況,髖部骨折的死亡率甚至高達15到20%。


陳志華醫師補充說明,為了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建議以保「密」防「跌」作為準則,50歲以上成人應確保每日攝取鈣質1200mg、維生素D800到1000IU,維持標準體重、規律運動、預防跌倒,有助於增加骨質密度,並且應避免飲酒過量或抽菸。


另外,年長者常因關節內的軟骨過度磨損而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活動時感到疼痛、關節僵硬或腫脹,且隨天氣變化而感到不適等症狀,陳志華醫師提到,補充葡萄糖胺、軟骨素及膠原蛋白,能夠為關節軟骨補充營養,降低骨關節炎惡化、促進關節軟骨生成並減緩不適;嚴重者也可透過玻尿酸關節內注射劑,潤滑關節、保護軟骨,具舒緩疼痛的作用,其他如PRP注射、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自體軟骨細胞移植等都是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方法,最後才會考慮採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最後,陳志華醫師提醒,骨頭與關節的保健對於人體來說至關重要,應避免受傷或跌倒、不過度使用、隨著年紀調整運動項目,一旦受到傷害時務必休息,透過超音波、CT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進行傷害診斷,找出病因再對症治療,確保年老不會受到關節疼痛所苦。


下一場健康講座活動時間預訂於112年8月12日(六)舉行,如欲取得最新活動消息的民眾,請上網搜尋「北醫校友會教育基金會」或「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或撥打專線:(02)2391-5568洽詢。


更多NOW健康報導
▸婚後、備孕基因檢測防遺傳疾病 凍卵同步檢測超前部署
▸營養點滴迅速精準到位 常見身體所需微量元素缺硒不可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