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採蔬食飲食模式 台北慈濟證實:可降腎病變風險

2130
陳郁茹 報導
糖尿病採蔬食飲食模式 台北慈濟證實:可降腎病變風險
▲台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發現,糖尿病患採蔬食飲食模式,可以有效降低32%併發腎臟病的風險。(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台灣糖尿病人口不斷增長,至今超過200萬人,糖尿病患者一旦血糖控制不穩便容易造成腎臟損傷,進而引發慢性腎臟病變,甚至造成末期腎臟病而需要仰賴透析維持腎臟機能。對此,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帶領研究團隊分析糖尿病患者進行素食飲食型態對慢性腎臟病發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發現能有效降低32%的併發風險,研究成果獲國外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刊登。


台北慈濟醫院進行研究 收集逾2千名受試者飲食模式


2018年歐洲腎臟醫學會便曾論及,蔬食飲食對於胰島素功能失調與阻抗有緩解及降低的功效。胰島素是掌管身體「儲存」的賀爾蒙,包含了糖分、脂肪與肌肉的儲存,也是調整血糖的關鍵。正常情況下,澱粉經消化分解後會形成葡萄糖進入血液,也就是血糖,當身體偵測到血糖升高的訊號時,便會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至血液中,胰島素結合細胞膜表面的胰島素受體,開啟葡萄糖進入細胞的通道,故而降低血糖數值。胰島素阻抗是代謝症候群的症狀之一,也是糖尿病的前兆,因此飲食模式即是重要變因。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表示,糖尿病患若能以蔬食作為主要飲食模式,能有效預防糖尿病併發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台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基於上述,而引申出素食可能是糖尿病患者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預防策略之一的研究目的,故針對2005年9月5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台北慈濟醫院接受健檢的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所有受試者都完成了1份調查問卷,以評估他們的基本資料,病史,飲食模式和生活方式。飲食模式分為純素食、奶蛋素食或雜食,2,797 名受試者中,分為207位素食者、941位蛋奶素食者和1,649位雜食者,在結構方程式模型中,調整年齡和性別及其他因子的干擾後,與雜食組相比,素食和蛋奶素食組其危險對比值為0.68,也就是素食飲食說有較低的慢性腎臟病發生風險相關。


分析糖尿病變因子 蔬食飲食可降病變風險


台北慈濟醫院表示,且再進一步分析糖尿病腎病變的危險因子有抽菸習慣、高收縮壓、高血脂質、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高尿酸血症與高身體質量指數(BMI),而素食與蛋奶素食的飲食模式能夠降低高尿酸血症與高身體質量指數,進而降低慢性腎臟病發生風險,郭克林坦言,「透過直接與間接的影響,素食與蛋奶素食的糖尿病患者能降低32%併發慢性腎臟病的風險。」


最後,郭克林建議,患有糖尿病的民眾應當遵從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準則,若能以蔬食作為主要飲食模式,則更能有效預防糖尿病併發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秋冬首重呼吸道保健! 醫曝居家防過敏原1環節不可少
▸年紀輕輕就洗腎!多囊腎併發症多 新型口服藥延緩病程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