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農曆7月鬼門開,容易出現經常幻聽幻覺?1名女大學生確診思覺失調症後,接受口服藥物治療,由於病識感低未能按時服藥,出現疑似中邪的現象,家人以為與民間習俗鬼門開有關。
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陳亮妤表示,思覺失調症患者每次發病,出現症狀,對大腦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影響親友關係,而病友死亡率更達正常人的2至3倍。提醒病友應把握發病後的最初5年黃金治療期,積極配合醫囑規律用藥。
臨床發現,思覺失調症病友病識感偏低,有些家屬則以為病友中邪,而到處跑宮廟、神壇,耽誤正確的治療。即使接受治療,仍有6成病友未能規律用藥,容易復發,提高再住院比率。
一般慢性病患者規律用藥的比率就不高,想要讓缺乏病識感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天天吃藥,這難度更高。陳亮妤強調,如果病友常忘了吃藥,或是效果不好,則建議考慮長效針劑。
治療思覺失調症藥物劑型可分為口服和針劑,臨床研究證實,使用長效針劑可以提升用藥順從性、降低用藥中斷率,減少復發機率,降低4成急診風險、6成住院風險、6成4的半年內再住院風險,以及4成死亡風險。
為了提高思覺失調症病友治療效果,健保署編列獨立預算逾27億元,鼓勵臨床醫師將長效針劑列為精神病病友的優先治療選項之一,另外也針對思覺失調症病友,增列預算6000萬元用於急性後期照護服務,讓病友更能妥善穩定病情。
大腦生病,會有哪些警訊呢?台灣精神醫學會公布《發展我國精神醫療早期介入及長效針劑臨床指引》,其中「疑似精神病前期簡易自填量表」,共有15個問題,只要8題(含)以上回答「是」,或3題(含)以上且3題中有第1、2、15任一題答「是」者,代表可能是思覺失調症的警訊,建議盡快就醫。
▲台灣精神醫學會公布《發展我國精神醫療早期介入及長效針劑臨床指引》,其中「疑似精神病前期簡易自填量表」,共有15個問題。(資料來源/台灣精神醫學會;圖/NOW健康製作)
更多NOW健康報導
▸疫情下皮膚症狀都是長新冠惹禍? 皮膚科醫師破除迷思
▸使用「30種未來食物」入菜! 飲食變得健康又兼具環保
延伸閱讀
-
這3類人是思覺失調症高危險群 中西合治回歸正常生活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39張賜興解釋,中醫對精神疾病有一套很嚴謹的理論,認為七情與人體的五臟六腑有密切相關,正常人會是五臟平和的狀態,但當其中一臟反應失調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會產生疾病;因此中醫治療思覺失調,會先探究患者哪個臟腑出現問題,對症下藥,再來就是考慮先天遺傳因素跟後天的生活及工作環境等加以調整。 -
本土疫情狂燒不敢回診! 醫憂思覺失調症患者病情惡化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898這波Omicron本土疫情直線上升,單日確診人數已進入「萬例時代」,指揮中心防疫政策也滾動式調整,「簡訊實聯制」已由「社交距離APP」取代,隔離天數縮短朝向「以篩代隔」的模式,面對防疫政策的改變,讓許多人不免擔憂。尤其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病友,疫情的波動,恐也牽動病情起伏。 -
賈靜雯《瀑布》詮釋思覺失調症患者 獲金馬女主角肯定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993什麼是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中醫師張賜興指出,思覺失調症屬於綜合型且精神症狀多樣性的疾病。 -
「鬼門開」易鬼壓床? 睡眠麻痺、腿不寧症候群是主因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63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最近門診人數就多了一點,許多人因緊張憂慮,睡不著,甚至疑神疑鬼而前來就醫。 -
囤物症患者無病識感 童年不愉快經驗造成分離焦慮創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250許多民眾歲末除舊佈新,會添購新的家具並淘汰舊物,社區角落便堆滿了陳舊家具,等待清潔隊運走,但對陳先生來說,這些龐大垃圾卻有如黃金,只要發現還堪用的物品,就往家裡塞,幾年下來,屋子光是沙發就好幾套,加上許多桌椅,走路都成問題,夫妻兩人常為此吵架,在妻子陪同下,他至精神科求診,確診為「囤物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