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隨著年齡增長,水晶體會逐漸退化,白內障患者以長者居多,但高度近視也是危險因子之一,再加上現代人脫離不了3C產品,因此在臨床上罹患白內障的患者年齡出現下降的趨勢。目前人工水晶體功能眾多,卻始終無法解決散光問題,十分苦惱,但7月起將引進全焦段抗散光多功能水晶體,有散光的白內障患者可一併解決,重獲美麗新視野。
白內障是老人病? 年輕人、中年人也有機會
晶愛眼科診所醫師陳逸川表示,白內障並非年長者專利,許多高度近視患者會伴隨「核性白內障」,這類民眾年齡通常位於40至50多歲,本身有700至900度不等的高度近視,視力在求學期間、出社會時度數已矯正穩定,甚至到了30多歲度數也不會有改變,卻突然在1年內增加100、200度,甚至近視度數破千,主要原因在於水晶體「核」的地方快速混濁。
年輕人有可能罹患白內障?陳逸川醫師說明,若有遺傳性體質,出生時水晶體就有一部份呈現混濁,約在20至30歲時,混濁處會越來越大,最後形成白內障,但這是較罕見案例!
此外,陳逸川醫師提到,若本身有自體免疫問題,像是患有紅斑性狼瘡、僵直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眼睛有外傷、發炎嚴重、頻繁將會促成水晶體混濁引發白內障。醫師補充,長期需要食用類固醇的慢性病患,長期服藥會讓水晶體後面囊狀的部分形成一片厚厚的混濁,被稱為「後囊性的白內障」,雖然這類患者近視度數不會影響,但到室外大太陽處時會畏光。
白內障手術影響一生 挑選人工水晶體很重要
白內障主要以超音波乳化術治療,陳逸川醫師描述,以微創手術的方式,透過0.2公分的小傷口將白內障吸出來,同時植入折疊式的人工水晶體,水晶體植入後會自己展開來,這樣的治療,不僅操作速度快、傷口小,且不須縫線。白內障手術通常一輩子只需做1次,人工水晶體在眼球內功能是永久性,不需要更換,故在挑選上更需特別謹慎。
市面上的人工水晶體技術越來越成熟,陳逸川醫師透露,從早期的「單焦點」,看遠時視線很清楚,但眼前約30至40公分仍需戴老花眼鏡輔助;到「延焦段」,使用者眼前約40至50公分的中距離至遠距離,視線都很清楚;再到「全焦段」,眼前30公分至遠距離都可看得很清楚,甚至改善夜間眩光問題,讓夜間開車者都適用。
全焦段抗散光多功能水晶體」7月引進 散光400度內可矯正
陳逸川醫師分析,隨著人工水晶體設計逐漸進步,治療近視、遠視、老花者皆可同時改善,7月起全焦段抗散光多功能水晶體將引進台灣,藉此患者有機會改善散光困擾,否則即使選擇品質優良的水晶體,功能發揮也相當有限。
全焦段抗散光多功能水晶體除了白內障之外,青光眼患者也適用,陳逸川醫師指出,只要散光在400度以內,近視1300度以內都可以靠水晶體矯正,但前提是患者必須本身視網膜狀態良好,但青光眼的視野缺損只侷限在眼睛周圍,控制良好,且黃斑部功能正常、眼球沒有受傷,也無留下後遺症即可。由於每位患者眼睛狀況不同,適用水晶體也有所不同,治療前可先與醫師討論最佳治療方式。
最後,陳逸川醫師提醒術後的病人,為了預防視網膜、黃斑部狀況會隨著年紀慢慢退化,建議每半年至1年定期檢查,確認視網膜、黃斑部情況,尤其是高度近視的患者更需要多多注意。
更多NOW健康報導
▸30歲高管輕忽三高竟釀肝癌! 「肝包油」恐增肝癌風險
▸新冠疫情以來癌篩人數少近120萬人 國健署籲5癌篩檢
相關部落格
-
角膜塑型恢復白天正常視力 適用大人小孩但這些人除外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030現代人長期接觸電子產品,容易用眼過度導致近視,為了矯正視力許多人會配戴眼鏡,但在日常生活中眼鏡有時會造成不便,為了解決此困擾,眼科醫師陳逸川建議,近視者可嘗試夜間睡覺時戴角膜塑型片進行矯正,白天時眼睛將可恢復正常視力。 -
你也是3C追劇族嗎? 眼科醫師曝:白內障恐提早報到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308眼睛正常的晶狀體是透明的,但隨著年紀老化,水晶體變得越來越混濁,視力就會慢慢變模糊,目前醫界研究認為,造成水晶體混濁最常見的成因為紫外線,除了最常見的老年性白內障,其他因素包括糖尿病、長期使用類固醇藥水,或個人體質因素等;另外還有一種是外傷性白內障,以前眼睛曾受傷過、發炎,都可能引起水晶體病變。 -
上班族退休年齡再延長 白內障危機恐影響你的職場表現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008位於眼球內側、瞳孔後方的水晶體,具有將光線聚集於視網膜上並形成影像的功能,當原本清澈透明的水晶體變得混濁時,會擋住部分或全部光線通過,使視力變得模糊,這就是所謂的「白內障」,最常見的因素包含老化、眼睛受傷、遺傳、三高、高度近視或遠視等。 -
開學視力檢查近視度數暴增 疫情期間用眼習慣改變惹禍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969陳逸川醫師說明,長時間且近距離盯著字小、畫面擁擠的螢幕,容易使眼睛疲勞,建議使用3C產品上課時,盡量挑選大螢幕的平板或電腦為主,避免使用手機,眼睛與螢幕之間保持約40到50公分的距離為佳,並配合上課時間,每30至40分鐘休息10分鐘,休息時,視線應離開螢幕,讓睫狀肌得到放鬆,結束一天的課程後,也盡量不要再使用3C產品,閱讀也是如此,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是預防視力惡化的第一步。 -
疫情當前線上課程加深近視度數 控制惡視力方法有這些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406陳逸川醫師表示,近來學童的視力變差可能與目前的遠距上課有關,學童經常在上課時近距離盯著螢幕,下課時間又使用電腦或手機玩遊戲、聊天,導致整天都盯著3C產品,未適度休息,且有些學童家中因為設備不足,使用手機上課,由於手機畫面太小,需要更近距離觀看,容易使得眼睛更加疲勞,建議使用標準的電腦螢幕上課,並盡可能在線上課程的空檔遠眺或將視線轉移空曠的地方,看遠處能讓不斷調節焦距的眼睛放鬆,降低近視加深的機率。
延伸閱讀
-
乾眼症不只缺水!缺油引起占8成 醫:根本改善這樣做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820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若未確實讓眼睛休息,小心乾眼症找上門!多數人以為,乾眼症是眼睛退化的症狀,只有老年人才會得到,忠孝大學眼科陳玉芬醫師門診觀察發現,愈來愈多年輕人因乾眼症到眼科就診,主因通常是用眼過度所致。 -
黃斑部病變曾被視為眼科絕症! 眼科醫師揭治療新趨勢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025台灣逐步邁入老年化社會,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人口也愈來愈多;在過往,黃斑部病變為眼科的「絕症」,朱智盟醫師說明,目前已有藥物治療和雷射治療2種方式可改善,針對濕性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糖尿病引起的黃斑部水腫病變、高度近視性脈絡膜新生血管(CNV)、息肉型脈絡膜血管病變(PCV)及眼中風造成的黃斑部水腫等類型,都可藉由玻璃體藥物注射來延緩惡化,讓視力得到改善。 -
3C族犯眼疾又頭痛、失眠等共病! 當心電磁波過敏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4037根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師學會2019年的調查發現,國人平均使用3C的時間已高達10.7小時,也就是說,平均1天有將近一半的時間都在盯著3C螢幕,長期用眼過度、不當的用眼習慣除了會對視力造成傷害之外,更容易罹患乾眼症,也使得眼睛疾病年輕化。除了視力退化、眼疾困擾之外,若同時患有經常性失眠、頭痛、疲倦、憂鬱等問題,當心「電磁波過敏症」找上你! -
身處「滑時代」eye健康要顧好! 10大眼疾你中幾項?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730隨著科技發展3C愈發普及,再加上近年受到疫情影響,不論工作、學習皆常需仰賴線上視訊的方式,身處於「滑時代」的我們,無時無刻都盯著螢幕看,因而衍生出很多眼睛方面的疾病困擾。《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6個月內「眼睛疾病」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10大眼睛疾病有哪些。 -
眼科富貴病「虹彩炎」不可不慎! 恐致青光眼、白內障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164虹彩炎即為眼球前方在發炎,又可分為「傳統型」與「猛爆型」。其中,針對傳統虹彩炎的症狀,朱智盟醫師表示,患者眼睛會紅腫、畏光、比較沒有分泌物的產生,好發年齡則介在20至30歲青壯年。許多病患起初容易被誤診為結膜炎,但醫師只要發現「點散瞳劑後難散瞳」,就可能要懷疑是虹彩炎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