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郁茹/台中報導】1名27歲從事視覺設計的年輕女子,因長時間低頭繪圖,去年開始感覺到肩頸痠痛,甚至偶爾會出現手部麻痺,「筆都拿不穩」,經轉診至醫院安排核磁共振,赫然發現竟是脊髓空洞症,雖然還未嚴重到必須開刀手術治療,但醫師仍建議後續必須定期追蹤,同時務必要減少低頭時間,以及維持正常姿態,以免症狀持續惡化。
女子長時間低頭畫稿 姿勢不當成病因
患者到門診時自述,從大學開始便習慣低頭畫設計稿,常每天工作7、8個小時以上,去年初開始出現肩頸痠痛、後腦杓很緊等症狀,原以為是工作太累,沒想到休息幾天,後續仍偶爾出現手麻情形,驚覺不對勁趕緊就醫檢查。
針對病人的情況,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說明,患者這6、7年來姿勢不當,頸椎長期承受壓力,經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已經出現脊髓空洞症的前兆,脊髓內滲入不少液體,幸好發現得早,空洞的情況相當輕微,評估後無須開刀引流,但後續除了改正姿勢,也要定期追蹤觀察空洞的發展情狀。
低頭族易有頸椎發炎等症狀 釀成脊髓空洞症很少見
林志隆表示,脊髓空洞症是指脊髓中因為積水而造成空腔,由於脊髓積水會壓迫神經,因而引起諸多不適症狀,其中先天性成因多與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及裂脊有密切關係,後天成因則與腫瘤、腦膜炎、脊髓炎以及脊椎創傷等有關連,
▲患者的電腦斷層顯示,脊髓內滲入不少液體。(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林志隆指出,低頭族引發脊髓空洞症的情況並不常見,一般來說,長期低頭會使得脊椎在不正常受力之下,造成頸椎發炎、退化,衍生骨刺、肌肉痠痛等後遺症,但此病的病程進展緩慢,一開始沒有太明顯的病徵,初期可能只感受到頸部不適以及上肢麻痺,很容易會被認為是頸椎退化。
脊髓空洞症到了中後期,林志隆坦言,可能會出現四肢、頭、頸、肩部疼痛、無力等加劇症狀,甚至會有溫度改變的感覺,嚴重者會造成頸段以及胸段的神經損害,導致終生行動受到限制,因此若患者出現劇痛、四肢嚴重無力,都必須立刻開刀。
林志隆提醒民眾,3C科技時代越來越多低頭族,若是發現脖子疼痛、手麻等症狀久久未癒,而且範圍有變大的現象,則要注意是否有其他脊椎或神經方面的問題,務必盡快就醫檢查。
更多NOW健康報導
▸87歲前副總統連戰小中風住院 醫揭小中風7大警訊症狀
▸家用快篩T線呈微弱紅線是確診? 感染科醫師曝這關鍵
延伸閱讀
-
月經來了不想走!女子罹患子宮內膜癌肉瘤 切子宮保命
兩性關係 / 女人幫12791名女子平常月經鮮少準時報到,且量也不多,她多年來不予理會,未料近幾個月竟然1個月來2次,且一直排不乾淨,經血量是平常的2倍多,嚇得她趕緊就醫,經切片檢查,不幸確診為子宮內膜癌肉瘤。 -
教師長期寫黑板!手痠麻治頸部無效 醫師:關鍵在肩膀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59長安醫院復健科醫師詹益承強調,頸部問題很常傳導至肩膀,故十分容易忽略肩膀的檢查治療,這時要藉由有經驗的醫師詳加檢查並正確的找出病因。 -
肺部檢查「毛毛的」! 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揪出肺腺癌
癌症新知 / 肺癌1389針對該名病人情況,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劉柏毅指出,患者本身不抽菸,平時也無喘咳症狀,去年發現有0.8公分的肺結節,而今年追蹤有變大情形,建議進一步診斷治療。 -
肩頸痠痛、張嘴時卡卡響 恐是顳顎關節疼痛症候群作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001名張小姐在清明連假結束後,發現自己近日常有肩頸酸痛,張口時耳前會發出「卡、卡」聲響,吃飯和說話時臉頰疼痛異常,上課無法專心,容易失眠、焦慮…等症狀,求診後確認罹患「顳顎關節疼痛症候群」。 -
上班族肩頸硬梆梆、腰痠背痛 網友推7大熱門紓壓按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410《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三個月內「按摩類型」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按摩形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