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腦中風可分為「出血型腦中風」、「缺血型腦中風」,而「暫時性腦缺血」就是俗稱「小中風」。(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高齡87歲的前副總統連戰,驚傳頭昏、頭痛,全身大量盜汗及身體癱軟,緊急送至台大急診,住進加護病房,檢查確認為小中風,身體狀況逐漸康復中,腦出血狀況獲得改善,不再出血。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腦中風可分為「出血型腦中風」、「缺血型腦中風」,而「暫時性腦缺血」就是俗稱「小中風」,原因為供應腦部血流的某條血管暫時阻塞或不通,造成血管灌流的腦部組織短暫缺血,進而產生各式各樣的局部神經症狀。
一般來說,小中風症狀包括:突然劇烈頭痛、突發性頭昏眼花、突然間手腳麻木、無力、某一側身體偏癱、單邊的臉頰垮下來、突然失去平衡以及身體協調能力、失去單眼視覺或雙眼視覺。
至於小中風發作時間,通常只有幾分鐘,平均以2至15分鐘最為常見,由於症狀為暫時性,很容易被民眾忽略,常被認為太累、過於疲勞,許多人是在做健康檢查時,高階腦部影像檢查才意外發現曾經小中風。
錢政平提醒,在發生小中風後,7天內再發生中風的危險性會增加8%至12%,如為中老年人,或合併高血壓、頸動脈狹窄或其他心血管等疾病,則再發風險更高。如果反覆小中風,務必沒有妥善檢查,且接受適當治療,很可能引發嚴重性中風,甚至有致命風險。
錢政平說,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年長者、抽菸、喝酒、缺血性中風相關病史者均屬於中風高風險族群,應規律用藥,並定期回診,或安排健康檢查。
至於檢查項目,一般建議,抽血、血壓檢測、頸動脈超音波為基礎檢查,可初步了解三高狀況及評估頸動脈是否狹窄或血栓,腦部磁振造影(MRI)則屬於進階檢查,瞭解腦部血管是否異常變化。
更多NOW健康報導
▸眼科富貴病「虹彩炎」不可不慎! 恐致青光眼、白內障
▸家用快篩T線呈微弱紅線是確診? 感染科醫師曝這關鍵
延伸閱讀
-
「小胖老師」袁惟仁腦溢血變植物人 慎防出血性腦中風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2254資深音樂人「小胖老師」袁惟仁在2018年因腦溢血昏倒,而近況為2020年10月他在住處休養時,因跌倒再次昏迷,現在已不能對人有反應,醫師判斷已接近「植物人」情形。 -
小中風很可能是中風前兆! 醫學定義小中風有3個條件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289小中風的成因是由於大腦特定部位的血液供應暫時受到阻礙,導致產生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發作時類似中風症狀,可能突發性出現頭痛、頭暈、想吐,產生複視、視力模糊或暫時性失明等,部分會有耳鳴,手腳發麻無力、步態不穩,或突然大舌頭、說話遲鈍等情況。醫學定義認為小中風通常符合「24小時之內恢復正常,且沒有任何神經學後遺症,以及神經學影像正常」的3個條件。 -
防疫解封健康不放鬆 國建署推4癌篩檢符合資格別錯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818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也指出面對所有癌症的正確態度唯有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才能有效降低癌症死亡風險。 -
男人比女人健康自我感覺更良好 醫揭「5大保健指標」
兩性關係 / 男人幫2943男性在家庭、事業裡,擔負著多種角色和責任。爸爸在許多人的心中總是有一種強壯可保護家人的形象,時常忙錄於工作,卻忘了關心自己。還有一種特別的現象,不論是老、中、青任何一輩的男性,在健康方面的自我感覺良好的比率都比女性高。 -
長期胃痛吃胃藥也沒用 檢查結果竟是「癌王」壓迫胃!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2460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說明胰臟位於後腹腔位處於人體深處,是1個沉默的器官,大部份有機會發現早期的胰臟異常病灶都是藉由健康檢查才發現問題,也由於胰臟若有異常時並不會有明顯特異病徵,常與胃部疾病混淆。這也是為何許多胰臟癌患者,若未有定期安排健康檢查的習慣,等到有明顯症狀發生,如黃疸、體重快速減輕、噁心、嘔吐等,再安排就醫檢查確診時往往已發展至晚期,導致治療困難,晚期存活率已相當低,這也是為何胰臟癌的死亡率如此之高,並有「癌王」惡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