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期本例土病連日達到萬位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邀請亞東紀念醫院院長邱冠明出席記者會。邱冠明表示,醫院的急診壅塞問題嚴重,未來如迎接7日累計超過50萬確診者的時期,急診量能會排擠到非確診者對急診的需求。急診資源的排擠可能影響非確診者的傷亡,因此他提醒「大家關心自己PCR時,別妨礙他人CPR」。
確診全送醫院將會失敗 居家照護更顯重要
首先他談到居家照護的重要性,「堅持以醫院與集檢所收治的國家,已有相當多失敗案例。因此居家的滯洪池要及早落實。」目前亞東醫院急性一般病床僅餘62%,專責病房實際收治床數,超過全院床數4分之1;收治有臨床需求確診者的專責病房的佔床率接近94%。「專責病房不斷加開,不是好的營運模式。」
4月11日,亞東醫院成為全台首家居家照護的醫院,累計派案2.2萬人次。另外可做分流的人數在昨日突破2萬,有92%民眾可在家休養直到病毒量降低。但有8%需要醫院或集檢所。
急症需求人數攀升 近期急症需求達到前3年ER人數8倍
另外過去1個月內,急診量快速上升。邱冠明表示,因採檢需求,近期急症需求達到前3年ER人數8倍,且仍在持續上升。而亞東醫院在上傳結果同時發簡訊,希望確診者能第一時間得到連結,更能更及早取得抗病毒用藥。減少重症發展,能防範對非確診者的醫療排擠。
呼籲輕症民眾在家照護 同時籲指揮中心開放電話診療
亞東醫院以啟動遠距診療,以求及早取得抗病毒用藥,但除了前者還需要慢性病用藥,因此建議指揮中心及早開放電話門診,讓不擅長APP的民眾可以打電話看診。而民眾應盡量協助家中不擅長操作APP的人來取得服務。
最後,邱冠明呼籲符合居家照護條件的民眾,盡量居家照護。「過去1個月,大家常問我哪裡比較好。我回答:『家』是最好的選擇」他強調沒有嚴重症狀,待在家才是最安心的,建議民眾備妥軟硬體做遠距醫療,必要時再就醫。同時邱冠明提醒,做過PCR後要留手機,因為2成民眾電話不同。
同時亞東醫院宣布將於5月9日到6月30日暫停夜診服務,穩定慢性病患者可考慮電話門診;快篩陽性有症狀,多加利用檢疫急門診,服務時間:週一至週日:8:30-12:00、14:00-17:00、17:30-20:30 (當診掛號結束時間為下診前30分鐘)。
更多NOW健康報導
▸低頭族也是青光眼高危險族群! 眼科醫師解析治療趨勢
▸本土疫情狂燒不敢回診! 醫憂思覺失調症患者病情惡化
延伸閱讀
-
AI判斷腦出血只要30秒!準確度9成5 獲多國FDA認證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1506這項AI產品主要運用於醫療影像中的電腦斷層(簡稱CT),它可在短短30秒內以95%的準確率偵測腦出血、其他腦部異常,可以快速應對急診室的緊急狀況、降低醫學中心病人候診的時間、補足區域醫院非專科醫師與專科醫師的差距等,其產品除了通過美國FDA,還有台灣、日本、東南亞等多國的FDA,可謂「國內影像AI的急先鋒」。 -
「7+7」正式上路!輕症居家照護7天後 免PCR即解隔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579未來輕症居家照護的確診者,在家隔離的時間能再次縮短到「7+7」!因Omicron的特性為輕症且在大約7天後就不具傳染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7日宣布從8日起採取「7+7」,確診者僅需從確診或採檢日算起,到7天後即可解隔。 -
維護急診醫療量能 指揮中心:無症狀快篩陽性才可PCR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76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表示,為避免大量民眾前往醫院急診篩檢造成急診壅塞,影響重症醫療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規劃相關因應措施,請各地方政府及醫療機構配合辦理。 -
輕症居家照護如何準備? 6大必備用品1張圖幫你搞清楚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573「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在FB上為民眾整理居家照護的6大建議必備品,以及針對照顧者提出建議。 -
「快篩陽性當確診」緩急診PCR量能 陳時中曝反對理由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36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說明,核酸篩檢量能分配不均,且快篩有1成的偽陽性,如密切接觸者也居隔,會有限制自由爭議。同時立委高嘉瑜分享,國外的血氧機僅5百元,還可以網購;但台灣的醫材級血氧機要3千多元,陳時中也解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