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收納斷捨離? 整理達人教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整理術

2788
編輯部 整理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日本可能是全世界最會收納的民族,每個收納整理家都有獨門招式與廣大追隨者!近年來更精進的收納術有「斷捨離」、「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極簡主義」等等,甫一出書就受到廣大讀者迴響,「整理術」在全球各地也呈現愈加流行的趨勢。


整理,是一種養生之道。每一個行為都是與自己的內心對話,每一個整理,都只屬於當下的自己。著有《真正的整理,不是丟東西》、《好命整理》兩書的作者廖文君這麼說。


打造居家空間 收納法大解析


整理達人廖文君為讀者解析5種收納法,帶大家找回內在的自由,成為生活的主人。


❶「斷捨離」:堪稱現在最王道的整理術,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捨去多餘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斷捨離」原為1976年沖正弘倡導的瑜伽理念,注重心靈層面的梳理,其弟子山下英子以這種概念為基礎,出版書籍以及開課推廣收納整理,實際應用在日常生活,斷捨離一詞也註冊了商標。


❷「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近藤麻理惠強調,用「心動」的標準來決定物品的去留,只留下令人怦然心動的東西,剩下的全部毅然決然地丟掉。  


❸「極簡主義」:強調將個人物品數量減至最低,為了重要的事物而減少其他事物的行為。


❹「居家整理」:在上述三類出現之前,對於居家環境收納、美化的統稱,而現今也融合前三類的概念,不傾向哪一方。


❺「人生整理術課」:廖文君著重人與物品的關係,提倡永續生活的理念,「整理」不是一種方法或技巧,而是一門學問,是從「行為」上覺察到起心動念、人際關係、自我成長的生命之旅。透過整理,認識自己、關照自己、關愛他人;物品會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發生的故事,以及裡面蘊含的智慧。  



混亂與整齊沒有標準答案 重點在於你的感受


有別於「斷捨離」、「怦然心動」以斷掉物品為主,廖文君提醒,整理要用「關係」來討論,先考慮到是否有家人同住,以及與同住者的關係,再取捨物品;思考為什麼需要或不需要,可以保留自己喜歡、需要或有回憶的東西。


整理收納不必然和「斷捨離」、「極簡」畫上等號,重要的是認真對待物品,未必要把擁有的東西減到最少,而是好好思考擁有的東西,不用勉強自己過著跟別人一樣的生活,留下或擁有某些物品,不需要懷著罪惡感。


收納法百花齊放,有些人偏重收納技巧、有些人偏重居家美化、有些人偏重動線。「問題不在物品,而在於你自己」,什麼樣子對你而言是最舒服的,如果覺得有點凌亂也是舒服的方式,沒什麼不好。試著想想以下情境,你可以選擇居家保持一角落凌亂但可以多睡兩小時,或是選擇一定要熬夜兩小時把它整理好。


廖文君認為「物品就像一面明鏡,反映出使用者的狀態,整理與打掃是生活中的禪學,每個動作都在與內心對話。」



「出書後收到許多讀者的回饋,覺得自己被整理的霸凌解放了!」廖文君笑著說。整理不僅僅以居家空間的視覺感為主,而是內在自不自由、開不開心,居家空間的舒適感能夠支持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混雜的環境裡容易覺得受壓,透過「斷捨離」強調捨棄繁雜東西,不讓沒必要擁有的事物占據身心,讓居家更清爽、心情更舒暢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居家空間壅塞時的救火方式。但不是居家空間明亮、寬敞,生活才變得更好!  


覺察空間及物品 清理內心的明淨


「斷捨離」其實只是一個過程,但是有些人視為唯一整理法,導致陷入執著而變得冷酷。很多受到「斷捨離」啟發的讀者,喜歡幫別人或勸家人「斷捨離」,這就越界了。


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空間、範圍,除非東西多到影響其他人的舒適度與權利。如果物品屬於自己,要丟要留自己決定,如果是共有的,就應該是大家決定。  


每個人都可以定義東西的用途,例如一個杯子,可以當做馬克杯也可以當筆筒,只有使用者知道它的意義,如果放在那裡感到舒服,就代表有在用。「斷捨離」、「怦然心動」、「極簡主義」在台灣仍是顯學,但在其他國家的報導中發現,已經造成許多家庭糾紛或垃圾問題。


日本雜誌曾報導一則新聞,一名女子因實行斷捨離,毫無懸念丟了家裡的洗衣機,導致衣物必須靠手洗,一起居住的男友在抗議無效後,決定跟女友分手,把她「斷捨離」了。而在美國及澳洲也報導過,因整理風潮產生大量的丟東西,讓二手商店及垃圾場爆滿的狀況。



「斷捨離」的概念就是斷,執行久了後,很容易把過錯推到東西身上,變成一種藉口、逃避,甚至依賴,處理不掉就斷掉。台灣有好幾萬人的臉書社團,崇尚整理、丟東西將成果拍照上傳、PO網炫耀,甚至很多人把家人或朋友斷捨離掉,變得無限上綱。整理真正需要的不是根據哪個派系、框架,而是根據每個人的個性與需求,某個方法對你有效就拿來用,但不是一味盲從。


大部分的整理收納追求的是視覺的舒適感。眼睛不是判斷物唯一的指標,真正的整理應該是眼、耳、鼻、身、心都覺得舒適;試著閉上眼睛,聞一下覺得舒不舒服,摸一下覺得舒不舒服,衣服的布料讓人胸悶或保暖,只著重在眼睛會失去其他感覺的回饋。


「斷捨離」是一個很好的概念,在混亂時能建立新秩序,就像煩悶、不安的情緒需要先紓發,「斷捨離」走的是情緒紓發的過程;接著要處理的是情緒是怎麼來的,探究真正的原因,才能接住自己的內在。


簡單4步驟 帶你規畫理想居家


坊間很多文章寫著,「家裡這六件物品可以馬上丟掉」這種方法就像標準答案,現代人講究速成,「斷捨離」能很快看到結果。整理不是急著丟東西,而是先讓資訊呈現在自己的面前。


❶釐清「整體房子的空間感」:寫下居住現況,坪數、房間及衛浴數量。自己住還是跟別人同住?同住者是誰?寵物也要寫出來。樓層及使用的戶外空間。


❷釐清「使用空間的連結」:將使用到的空間標示出來,譬如自己的房間、客廳、廁所、廚房等,並標上分數,以及屬於私人或是公用。


❸釐清「居住土地的狀況」:簡易手繪的方式標示周邊區域,若能把地籍圖拿出來看更好。


❹確認是否有其他物品留在老家。



這些規畫是協助你看清楚「家」的定義,一旦能正確的使用「家」,就可以協助你看清楚自己是誰。家就像是一張藏寶圖,裡面有非常多的線索,可以協助自己理解未曾發現的某個部分。  


了解家裡有什麼物品 夠不夠?需不需要?


一般人執著的點在於,我擁有這個東西,所以要丟;我遇過一位讀者的衣櫥永遠處理不好,東西已經很少了、看起來已經很整齊,但似乎還是有什麼在困擾她?原來是無法放下跟媽媽的關係。「整理,從來不僅局限在物品,更多的是看不見的心念。」廖文君說。


生命會一直往前進,我們不用每一次都要做到最完美,你的所有選擇既是必然,也是當下最適合的發生。真正的整理,不是「斷捨離」,也不是「極簡主義」,而是一個面對自己的功課,一個看見自己的方法。藉由整理物品療癒內在、走進內心,讓整理校準真正想要的人生。(圖文提供/《常春月刊》469期;文/畢翠絲)


延伸閱讀:
大掃除還掃不完? 心理學教你成功「斷捨離」
天然妙方,打掃廚房亮晶晶


編輯:彭怡惠


更多NOW健康報導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5月15日上路! 哪些人受影響1次看
▸喝秋葵水能幫助糖尿病患降血糖嗎? 食藥署告訴你真相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