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撐過2月的連續寒流和陰雨天氣後,時序進入3月大地回春,對於有心血管疾病和怕冷的民眾來說是件好事,但卻是鼻過敏患者惡夢的開始!由於春季早晚氣溫變化大,鼻黏膜受到溫差影響而腫大,於是開始出現流鼻水、打噴嚏、鼻塞,甚至鼻涕倒流、喉嚨乾癢等症狀,形成每次換季必過敏的現象,讓鼻過敏患者苦不堪言。
造成鼻過敏主因 可以分為2大類
耳鼻喉科權威醫師李宏信指出,造成鼻子過敏的主要原因有2種,除了對外界物質過敏,像是灰塵、花粉、塵蟎等之外;另外就是對空氣的溫度變化過於敏感,通常是好發於春夏交界和秋冬交界時。
鼻腔內的鼻黏膜,是做為調節外界空氣經內鼻腔進入咽喉,到肺部空氣之溫度及溼度。太冷則黏膜內之神經刺激而指揮黏膜腫大而加溫,當外界天氣變熱或運動,身體就會發熱,則黏膜就消腫;當鼻內黏膜神經過度發達,則氣溫略有變化,便會迅速反應而腫大。嚴重者過敏症狀及反應特別強,因此鼻塞、打噴嚏、流鼻水、頭脹痛的作用,非常強烈,這就是所謂的鼻過敏症狀,皆是鼻過敏神經過度發達所致。因此醫界採取鼻過敏翼管神經截除術來解決鼻過敏症,其效果很好,可說是一種新思維的治療模式。
李宏信醫師進一步說明,一旦過於發達的翼管神經感受到氣溫明顯變化,調節溫度與溼度的下鼻甲黏膜便逐漸腫脹、分泌鼻涕。更嚴重的話,若腫脹至發炎會造成鼻水濃稠,鼻涕太多還會倒流到喉嚨,引起慢性咽喉氣管炎、胸悶不適、氣喘等併發症。
想根治鼻過敏 過度發達的鼻神經須截除
該如何永久的擺脫鼻過敏的困擾呢?「鼻過敏患者的症狀通常難以根治」,李宏信醫師表示,最常見的藥物治療或採鼻噴劑抑制過敏的方式,雖然短期之內能見效,但只要停藥不久就會再度復發。其他像是電燒、雷射、無線射頻、下鼻甲成形術或傳統下鼻甲骨及黏膜切除術等,對於一般腫大的鼻黏膜治療有效,但是嚴重鼻過敏患者在術後1、2年仍會復發,因此真正根治方式還是應阻斷過於發達的翼管神經,也就是翼管神經截除術,又稱「鼻過敏神經截除術」。神經截除後,針對鼻過敏的反應而言,幾乎可以說是達到根本治療且不易復發的目的。
李宏信醫師坦言,傳統鼻過敏神經截除術需經全身麻醉,從口腔黏膜鑿開鼻竇腔的骨頭進入鼻竇腔,才能進行神經截除,不僅手術難度高、傷口大、出血量多,術後會引起喉嚨乾燥和乾眼症等副作用,使得醫師普遍不願意冒險進行手術。
接受鼻過敏神經截除術 仍應注意天氣變化、少接觸過敏原
所幸,目前新式的鼻過敏神經截除術改良了上述缺點,只需要用棉花沾取麻醉藥物放入鼻腔約15至20分鐘,再以特製探頭深入鼻腔內後側上方截除部分神經,出血量少、傷口小,術後仍可照常生活,只要每周回診清理結痂,1個月內即可復原,並改善約80%至90%的過敏症狀,即治療前每天打10次噴嚏,治療後每天只剩1、2個噴嚏,大幅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術後平日該如何保養呢?李宏信提醒,換季期間天氣多變化,應隨身帶件薄外套避免身體感受溫差過大,此外,飲食方面寒涼食物如:竹筍、白菜、芒果等,切忌攝取過多,因這些食物含有組織胺,容易誘發鼻過敏症狀,只要術後保養得宜,就不再需要忍受鼻過敏之苦。
相關部落格
-
新冠確診者恐留眩暈後遺症? 醫師解析眩暈成因與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66李宏信醫師提到,一般的眩暈不會致死,可是因病毒引起的眩暈情形,患者多半會合併其他症狀,進而導致死亡機率較高。至於民眾在接種新冠疫苗後,有些人在第3至4天也會有耳鳴、眩暈等症狀,這其實是內耳的神經系統遭病毒破壞,只要透過藥物治療基本上都可以痊癒。
-
突發性耳聾幾乎發作於單耳 錯過黃金治療期恐喪失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851造成突發性耳聾的主因有內耳血管阻塞、病毒感染,前者發生機率最高的為三高患者,後者則以皰疹病毒(HSV)最為常見,其餘少數個案可能是外力傷害造成,如外力撞擊、鞭炮聲、煙火,及自體免疫疾病使正常細胞遭受破壞,其他包含癌症、細菌感染等。 -
黑眼圈、咬合不正、暴牙害你變醜! 鼻過敏可能是禍首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781至於有鼻過敏的人為何會變醜呢?李宏信進一步分析,是因為當鼻黏膜腫大時,會造成鼻塞、難以呼吸,導致患者很自然地就會張口呼吸,而用口呼吸的影響就是口乾舌燥、睡覺時習慣舌頭下移,又長時間張口呼吸,容易造成打鼾形成呼吸中止症,導致門牙會被往前推而產生暴牙或咬合不正。 -
跨年演唱會倒數! 突發性耳聾求診人數恐再有一波高峰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624根據耳鼻喉科門診觀察,跨年晚會後的1周內,往往是突發性耳聾求診的患者人數激增的高峰期。李宏信醫師說,突發性耳聾的醫學定義是指,3天之內、連續3個聲音頻率,發生超過30分貝聽力喪失的,是1種急症。雖然醫界對於其致病機轉仍不甚明確,但普遍認為與長期處於高分貝環境中、病毒感染、壓力、糖尿病、內耳血管病變……等有關。 -
眩暈有2種!這種屬現代文明病 看iMax電影也可能誘發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190眩暈症可分為「周邊型眩暈」和「中樞型眩暈」2大類型,約9成以上的患者為內耳前庭不平衡引起的周邊性眩暈,也可簡稱內耳型,包括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耳部前庭及三半規管之神經發炎或梅尼爾氏症;中樞型眩暈通常是腦血管疾病、腫瘤等引起,治療較為棘手。
延伸閱讀
-
新冠確診者恐留眩暈後遺症? 醫師解析眩暈成因與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66李宏信醫師提到,一般的眩暈不會致死,可是因病毒引起的眩暈情形,患者多半會合併其他症狀,進而導致死亡機率較高。至於民眾在接種新冠疫苗後,有些人在第3至4天也會有耳鳴、眩暈等症狀,這其實是內耳的神經系統遭病毒破壞,只要透過藥物治療基本上都可以痊癒。
-
不只傷肺部! 研究:氣喘、過敏會增加罹患心臟病風險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317根據統計,台灣氣喘、過敏的人口不少,現在有項研究發現,氣喘、過敏除了對肺部有傷害之外,居然還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研究刊登在《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自然心血管研究期刊)。 -
突發性耳聾幾乎發作於單耳 錯過黃金治療期恐喪失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851造成突發性耳聾的主因有內耳血管阻塞、病毒感染,前者發生機率最高的為三高患者,後者則以皰疹病毒(HSV)最為常見,其餘少數個案可能是外力傷害造成,如外力撞擊、鞭炮聲、煙火,及自體免疫疾病使正常細胞遭受破壞,其他包含癌症、細菌感染等。 -
網傳對花生、堅果過敏可多吃綠豆減緩 醫師:無稽之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404網路上有人謠傳對花生、堅果過敏的民眾,平常可以多吃綠豆製品來緩解,對此,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此為無稽之談。 -
講座報名/耳鼻喉科名醫開講 戰勝耳鳴、眩暈和鼻過敏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25台灣季節變換時,日夜溫差變化大,很容易誘發過敏症狀,鼻過敏與鼻竇炎都是國人常見的疾病,發作時的症狀包括流鼻水、流鼻涕、鼻塞和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