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健署建議民眾,正值春季天氣早晚溫差大,外出運動或賞花時須注意身體。(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天氣轉涼,氣溫驟降6至8度,預測3月7日至8日氣溫最低約13至15度。天氣冷颼颼,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早晚氣溫變化較大,要特別注意氣溫變化及做好保暖措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春季早晚溫差大! 春天賞花、泡湯多留心
現正值春季加上疫情趨緩,許多民眾會出門賞花及泡湯,但春季一天內溫差較大,民眾戶外賞花時應注氣溫變化,適時添加衣物保暖,可以使用多層式穿搭法來防範溫差。若有泡湯需求,也建議飯後間隔兩小時再泡湯,泡湯時間每次勿超過15分鐘,並須慢起身多喝水。特別提醒有慢性病者,不宜單獨泡湯,泡湯溫度不宜超過攝氏40度,且避免冷熱溫差過大。
防疫口罩政策鬆綁 運動護心一把罩
隨著疫情較為趨緩,依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適度的放寬口罩政策,於室內外從事運動時得免戴口罩。正值春季天氣變化大,民眾運動前應先暖身10至15分鐘;運動前、中、後需補充水份,適時補充溫開水與飲食,及完整收操與運動後保暖,運動排程應視本身情況量力而為。
此外,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運動更要留意自身狀況,天冷可以盡量安排室內運動,若運動發生胸悶痛、呼吸喘、冒冷汗等症狀,應立即停止運動,尋求旁人的協助或打119盡速就醫。時間是最重要的關鍵,切勿因症狀緩解而輕忽嚴重性,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延伸閱讀
-
每26分鐘1國人死於心臟病 三高患者防疫也要愛「心」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241代人生活習慣變化極大,「心血管疾病」不管在哪個國家,都帶走許多人生命。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造成全球約1,790萬人死亡,其中有85%是導因於心臟病和中風。 -
運動可延長壽命? 美研究:每日增加10分鐘運動防死亡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1364想要健康的長命百歲嗎?現在有研究發現,每天僅需增加10分鐘的強度步行運動,就能延長壽命活得更久,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內科雜誌》(JAMA Internal Medicine)。 -
避免糖尿病患心腎病變 放寬腸泌素給付救糖友也救健保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312糖尿病屬於多種共病的「核心疾病」,醫師應在初期就要評估糖友的心、腎狀態,提早投藥預防。而目前可保護心腎的藥物,包含腸泌素(GLP-1 RA)與SGLT2i藥物 -
不只傷肺部! 研究:氣喘、過敏會增加罹患心臟病風險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331根據統計,台灣氣喘、過敏的人口不少,現在有項研究發現,氣喘、過敏除了對肺部有傷害之外,居然還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研究刊登在《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自然心血管研究期刊)。 -
台灣女性尿失禁問題盛行? 醫曝:礙於隱私就診率偏低
兩性關係 / 女人幫1501根據台灣本土資料,35歲以上的婦女每4位就有1位有尿失禁困擾,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德撝坦言,雖然盛行率如此之高,但是礙於隱私,女性就醫比例卻相對較其他疾病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