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民眾已經開始規劃下個228連續假期的行程,你是否也滿心期待、找回工作正能量了呢?(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9天春節連假已結束,今天是開工第1天,不過,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許多人在假期過後都會有「若有所失」情緒,但如影響到工作,例如:注意力無法集中、容易焦慮、容易疲倦,就應該好好收心,如果症狀持續1週,就需考慮就醫。
楊聰財提到,曾收治過1名30多歲粉領上班族,原本就有廣泛性焦慮問題,每逢較長年假之後,回到辦公室時,整個人不對勁,常忘了長官交辦事項,一被上司盯上,就更加焦慮,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等到下班後,像是活了過來,找人吃飯聊天,回家追劇。
楊聰財指出,年後「放假後症候群」、「開工壓力症候群」等患者求診比例明顯增高,有些人一想到工作量暴增,或是繼續沉醉於假期歡樂中,就覺胸悶、睡不好、晚上惡夢,甚至不自覺手抖。
常見「開工壓力症候群」症狀包括:到了辦公室後,就覺得緊張、焦慮、鬱卒、坐立難安、專注力變差、身體易疲倦、愛亂發脾氣,不滿意自己工作表現等等。
楊聰財說,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有「放假後症候群」、「開工壓力症候群」症狀,但一般只要3天至1週就回到原本生活軌道,不再覺得焦慮、憂鬱,但如果症狀持續1週,就應該積極就醫。
如果延誤治療,可能損及腦健康力,引發憂鬱症或焦慮症,楊聰財強調,學生及上班族均應學習正確紓壓技巧,可以在短時間內回到正常生活形態,以免影響身心健康。
開工後該如何好好收心?楊聰財建議,最近幾天應該盡量早一點睡,讓作息規律;下班時之後,可以跑步,或是健身房運動;多想一些快樂的事情,或是與好友規劃下次旅遊計畫,讓生活充滿希望、正能量。有些民眾已經開始規劃下個228連續假期的行程,你是否也滿心期待、找回工作正能量了呢?
延伸閱讀
-
2字頭青年比你想像焦慮! 全球「青年危機」正進行中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2461過去大家最常見的是「中年危機」,不過近幾年,歐美更常討論的是「青年危機」。剛從大學畢業的青年們,容易感到困頓、失去目標,感到人生很困難;在疫情下以及社群媒體方興未艾的現在,青年危機愈加嚴峻。 -
「新冠世代」社會新鮮人求職困難很焦慮? 醫師給建議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745畢業季接近,近期不少大學舉辦就業博覽會,各類的科技、金融產業積極向學生們招手;有時捷運上也能看到就業博覽會等廣告。因疫情影響就業市場,產業大洗牌,不少即將畢業的「新冠世代」學生們,對於求職感到焦慮;不只是新鮮人,稍有年資的求職者也對產業變動,感到憂心忡忡。 -
「鬼門開」易鬼壓床? 睡眠麻痺、腿不寧症候群是主因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02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最近門診人數就多了一點,許多人因緊張憂慮,睡不著,甚至疑神疑鬼而前來就醫。 -
疫情爆發緊張到快無法呼吸 改善預期性焦慮別不敢就醫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394經家人勸說後,王先生至精神科門診就醫,經評估為「預期性焦慮症狀」,經過3個月藥物及心理治療後,大幅改善症狀,不再畏懼至大醫院就醫,規律回診,服用高血壓藥物。 -
疫情焦慮衝擊你我生活 恐慌症個案比疫情前增加近3成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31防疫3級警戒實施後,國內經濟受到重創,無薪假上班族及失業人口直線上升,不少家庭經濟收到影響,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最近門診中的憂鬱、焦慮患者明顯增加。此外,學生居家學習,家長在家上班,親子互動頻繁,卻也可能增加摩擦,引發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