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受全國矚目的西堤餐廳延伸出的「Omicron」感染鏈持續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7)日新增17例本土個案,除了14例與西堤相關以外,更傳出1歲多的兒童染疫。累計目前為止,「西堤」餐廳感染鏈共有27例確診個案,相關確診者有8位。
▲案17630確診關聯圖。(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西堤感染案 傳染鏈中1歲多的孩童也確診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與西堤相關的傳染鏈中,包含顧客與員工,1月9日發病的為7日前往餐廳的用餐者,共有1歲與3歲兒童各自染疫,現在各由家長照護,而孩童的媽媽與阿嬤也驗出陽性。
另外新增8位陽性患者,皆為9日用餐的家庭。目前有媽媽與1歲、4歲與7歲的兒童染疫。有一家機車行也在9日於西堤辦尾牙也宣布染疫,現在也有1名員工確診,開始居家隔離。案17983為6人聚會前往用餐,現在也確診。陳時中提到「所有人都是接到市府的細胞簡訊通知,前往採檢時確診。」確診個案所在的各職場,共超過1,640人安排採檢,其中1,598人為陰性,現在持續檢驗中。
本案因幼童染疫使各界更加關注,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波Omicron疫情中,年紀最小為未滿1歲的案17469。3歲以下有6位、4~11歲的有5位、12~18歲者有4位。其中6位發燒、3位流鼻水、3位嘔吐,喉嚨痛等各1位,指揮中心表示,幼童的感染增加辨別難度,因為光從症狀很難區分,「幼童不會說自己味覺異常。一定要靠採檢才能確認」
▲案17774確診個案相關作為說明。(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仁寶、明新科大的學生也確診 陳時中警告可能會有隱藏的未爆彈
另外3位為西堤相關職場或宿舍,今日確診的案17999為明新科大學生,與17932為同宿舍的室友。仁寶的狀況則是1對在銀行員旁邊用餐的情侶(案17884)的同事,案17972也確診。另外仁寶電子廠有1對情侶(案17883、案17884)則是坐在銀行員旁邊受感染,後來傳染給案17983。仁寶電子工廠也停工,現匡列1,595位員工。
陳時中表示,目前1.5~2天就會出現新一波的感染者,大約2天會出現傳染力。被問到是否有隱藏的未爆彈,他說「我不希望有,但很有可能有未爆彈。如果是爆在集檢所,也就是及早匡列就還好;如果不是,就麻煩了。」最後陳時中再次呼籲1月7日到12日有去過西堤用餐的民眾,盡速前往採檢。
亞東醫院護理師傳感染 另有1位婦人確診「感染源不明」
另外有部分零星個案,其中1位是亞東醫院護理師(案17967),與他接觸之同事、病人等全屬陰性,指揮中心說明,因為他並不負責專責病房,需透過基因定序確認感染源。目前匡列的職場、病患與家人等79人全為陰性,病房已進行採檢與消毒。而北市聯醫仁愛院區護理師的男友也是陽性,然他已經居家隔離,一採陰性,在二採才轉陽,對社區影響小。
另有一案「感染源不明」,案17934為1位媽媽,因小孩曾與確診者搭同班公車且有咳嗽症狀,與孩子一同前往採檢站,但小孩陰性,媽媽卻是陽性。但是媽媽的Ct值高達30,N抗體為陰性,檢驗當事媽媽的接觸者為陰性,且媽媽自己在二採時卻是陰性;2線索顯示媽媽並未感染過,目前懷疑是「檢體汙染」,需要將一採檢體重複審視。無獨有偶的是,部立桃園醫院有一名男子因車禍就診,採檢陽性,然其CT值高達32,N抗體陰性,需要重新檢查檢體,看是否為偽陽或檢體汙染。
▲護理師確診個案關聯圖。(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護理師傳出確診,指揮中心與醫院也提出防範措施。(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又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4年居10大癌症榜首
▸安心亞甩隱眼近視雷射滿1年 SMILE分享視力1.0不乾澀
延伸閱讀
-
何美鄉認為 打滿3劑後又感染Omicorn有望創超級免疫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28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近日在民進黨中常會演說時提到,如果能在接種3劑疫苗後感染Omicron,將成為最佳的「超級免疫力」。 -
年長者給藥、防疫急門診今日開設 單日400位病患量能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49台大醫院在台大醫學院體育館開設「防疫急門診」,並在今(18)日正式開始營運。台大醫院表示,為提供民眾COVID-19快篩陽性者進行PCR確認,現場僅提供3天份的退燒、止咳、流鼻水藥物,需繳費520元(僅篩檢不需費用)。 -
本土+68732!死亡多未打疫苗 基隆2歲童染疫不幸身亡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4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5)日宣布新增68732例本土病例,37例境外移入,同時新增19例死亡個案。 -
17例死亡新高!3人在家昏迷 重症學齡前兒童肌肉異常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2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2)日宣布新增65,385例本土個案及61例境外移入;同時新增17例死亡個案,創下近期單日死亡人數最高紀錄。其中有3例死亡個案,在到院前便已昏迷,採檢後發現有確診,因此納入死亡個案。 -
本土疫情狂燒不敢回診! 醫憂思覺失調症患者病情惡化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648這波Omicron本土疫情直線上升,單日確診人數已進入「萬例時代」,指揮中心防疫政策也滾動式調整,「簡訊實聯制」已由「社交距離APP」取代,隔離天數縮短朝向「以篩代隔」的模式,面對防疫政策的改變,讓許多人不免擔憂。尤其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病友,疫情的波動,恐也牽動病情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