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肺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原因的首位,檢視近幾年我國的癌症死亡排行,更可發現同樣結果,可以見得肺癌對於患者的健康衝擊劇烈。
「而肺癌具有高致死率的原因之一,正是因為初期肺癌症狀不明顯」,中山醫學大學張基晟副校長進一步指出:「以非小細胞肺癌舉例,僅有3成5不到的患者在早期確診,但卻有超過半數(53%)患者確診時已邁入第4期;部份屬於第3期的患者,更有7至8成的機會病程會惡化。」所幸,針對肺癌的治療,可以透過基因檢測,尤其藉由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找出致癌驅動基因,選擇對應的標靶藥物,精準控制癌細胞!
掌握次世代基因定序 標靶治療更精準
基因突變是造成癌症的主因,而可以鎖定致癌驅動基因、精準控制的標靶藥物,可說是今日對抗肺癌的關鍵。張基晟說明:「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是肺腺癌,又可依據突變基因分為不同類別,如:EGFR、ALK、ROS1、BRAF、MET、KRAS、RET、NTRK、NRG1等,每種基因型對應的標靶藥物都不同,同時今日已有多元標靶藥物可使用,至少有6成的肺腺癌患者可找到適切的標靶藥物治療,患者不僅可以有效控制病程、延長存活期,更能避免生活品質受到劇烈衝擊。」因此,及早判定致癌驅動基因,及時展開標靶療程,已成為今日的治療重點之一。
「次世代基因定序正是掌握黃金治療期的關鍵!」張基晟直指,過去常使用單基因檢測方式,依照基因突變發生率依序檢測,但若患者屬於罕見肺癌,不僅需要反覆進行穿刺採取腫瘤組織,也因為耗時,可能導致療程延後展開。而次世代基因定序,可以依需求,一次性檢測數十個甚至數百個基因,幫助醫師快速確認突變基因,還可以提供大量的基因資訊,幫助判別該使用何種標靶藥物與治療成效。除此之外,腫瘤檢體取得困難的患者,在醫師評估下,更可以透過液體切片進行檢測,無疑提供了患者更多的檢測機會。
宣導癌症精準治療 中山附醫舉辦肺癌展覽
張基晟鼓勵,若經過檢測確認屬於罕見肺癌也別擔心,今日已有多元的標靶藥物可使用,不僅效果極佳,與傳統治療相比,副作用也較小,患者有望兼顧預後與生活品質。舉例而言,今日在ALK型肺癌上,在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都有標靶藥物可用,意味著,患者在病程發生變化後,仍有機會使用下一線的標靶藥物,若治療期間的副作用難以忍受,更可以更換藥物接續治療!
除此之外,隨著醫療科技發展,臨床上將會有越來越多新型標靶藥物可用,近期就有新藥不斷地上市,例如針對MET突變型肺癌的標靶藥物也由臨床試驗很快即已經問世。鼓勵患者確診後,務必積極與醫師配合,主動說出自己的治療考量點,與醫師共同擬訂治療方向。也提醒,若治療期間出現任何不適,也應即時或於下次回診時告知主治醫師,以利其透過副作用管理,改善副作用衝擊。
所以今日肺癌治療已邁入精準治療世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療團隊,為了傳遞「肺癌治療的多元性」與「次世代基因定序的重要性」,特別與台灣諾華合作,舉辦罕見肺癌展覽,期盼透過活潑的插圖與動畫,提升民眾病識感,避免患者確診肺癌後消極面對,更期盼能帶給患者治療動力!
肺癌高危險族群 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是關鍵
最後提醒民眾,想要降低肺癌死亡風險,定期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是關鍵。鼓勵有癌症家族史、吸菸習慣者、肺部疾病者、氡暴露及特定職業暴露(如石綿)的民眾,可以諮詢醫師並經由專業醫師評估適時進行檢查。今日已有多元治療選擇,個人化療程也能兼顧患者的預後與生活品質。鼓勵患者務必與醫療團隊齊心,一同實踐治療方案,擺脫肺癌陰霾,重新奪回人生主導權。
更多NOW健康報導
▸青光眼會遺傳! 視野明顯變差就算眼壓正常也可能罹病
▸平平都是活動假牙 傳統與BPS差別在哪?牙醫師說分明
延伸閱讀
-
6旬男肝癌反覆復發抗戰30年! 醫曝:控制肝癌3關鍵
癌症新知 / 肝癌1494現年60歲的林先生(化名),在30歲時確診早期肝癌,當時以手術切除肝臟腫瘤,卻在2年後復發,接續數次肝動脈內化療,控制長達10年仍再度復發。林先生選擇勇敢對抗肝癌,在醫師建議下,持續接受局部燒灼、化學栓塞、標靶藥物等治療。至今30年過去,林先生目前的病況控制良好。 -
早期篩檢助抗肺癌!醫院與國健署合作 籲2類人快檢查
癌症新知 / 肺癌1370為改善肺癌高死亡率的現況,衛福部國健署提出了「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與放射線醫學會、肺癌學會、胸腔重症醫學會、胸腔外科醫學會聯手共同推廣肺癌高危險族群進行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篩檢,以期提早發現肺癌,有利醫師進一步治療,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 -
LDCT肺癌篩檢計畫7月1日啟動 肺癌高風險族群免費篩
癌症新知 / 肺癌1409衛福部的4癌篩檢,從7月1日起新增肺癌,成為5癌篩檢!衛福部國健署宣布針對肺癌家族史與重度吸菸者提供LDCT肺癌篩檢計畫,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肺癌是癌症死因首位,去年死亡9千6百多位,而篩檢能夠早期發現,對於治療相當幫助。陳時中自己有幾10年的菸齡,今日「號稱」戒菸成功。 -
聞之色變的國人健康殺手 2021最多人討論的癌症是它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414《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2021年「癌症」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有關網友熱議的各類型癌症。 -
肺癌中西醫合併治療 中醫改善肺癌治療副作用降低復發
癌症新知 / 肺癌3168肺癌在台灣的發生率居高不下,108年癌症增加數以肺癌位居第1,而肺癌病人大多數是男性,患者年齡大多在 50歲以上。西醫的手術、化療、放療及標靶等治療,難免會都有副作用,若可配合中醫來緩解肺癌症狀,降低化療、放療的副作用,調理體質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也可提高修復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