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平時健康狀況良好的陳奶奶,近來左腳腫脹,甚至沒有辦法穿上鞋子,但由於精神食慾都很正常,就不去理會,但這一個多月來,卻出現走路會痛、會喘及呼吸不順,才趕緊就醫。在一連串的檢查後發現,陳奶奶的左腳靜脈血管有大量血栓形成,血流阻塞後併發了蜂窩性組織炎引起敗血症,所幸及時治療後,解除了血栓的危機。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張嘉修表示,這位患者應該是因為本身有糖尿病的尿多症狀,加上平常喝水量不多,就容易造成大量脫水後,形成血液濃稠而引起下肢靜脈血栓。靜脈血栓是因病態性血塊形成,導致血液回流不良,而產生肢體腫脹、疼痛,還容易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引起敗血症,若血栓脫落流回心臟的話,甚至可能造成肺動脈栓塞而喪命。
靜脈栓塞發生率比動脈血栓高
一般而言,靜脈栓塞發生率約1/1000至3/1000之間,是動脈血栓發生率的4倍,近年來在年輕及老年族群都有增加的趨勢。傳統靜脈栓塞的治療耗時費工,病人服用抗凝血劑治療,除了需密集回診抽血檢查外,需等待3-6個月治療期。
張嘉修說明,目前雖有新型抗凝血劑可以服用,而且不用定期回診抽血,但若血栓過多,甚至已經侵犯進入骨盆腔大靜脈,往往治療後仍然效果不佳。因此,有高達5成以上的病人,日後發生「血栓後症候群」保受腿部腫脹、皮膚潰爛,併發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敗血症而送命。
血栓抽吸清除栓塞
血栓抽吸清除裝置的治療,可利用導管方式清除血栓,先讓血栓溶解劑先直接注入血栓內部,再轉換模式利用白努力定律,由抽吸導管局部噴射水柱破壞血栓,同時產生強力負壓,將血栓碎片順著負壓方向而吸入導管內移出體外,藉此清除血栓且血栓碎片也不易漂至他處造成傷害,病患僅於腹股溝處或膝窩處留下不到0.5公分的傷口。
張嘉修指出,在血栓發生的黃金治療期2~3週內,可快速有效消除腿部腫脹情形,大幅增加血栓清除率,也降低血栓併發症的發生,同時也縮短了病人住院天數。血栓清除後輔以藥物治療,大大降低靜脈血栓的後遺症。
多活動並適時補充水分
張嘉修醫醒,久坐不動、年紀大於40歲、患有糖尿病、惡性腫瘤、自體免疫疾病、女性懷孕時或服用口服避孕藥等等都是靜脈血栓形成相關的危險因子。雖東方人發生靜脈血栓的機率較西方人低,但往往因此而疏於注意,靜脈栓塞初期診斷不易,發現時常常已有感染發炎或其他嚴重併發症。
另外,也提醒民眾平時需多活動並適時補充水分,若發現小腿脹痛或兩腳不對稱腫脹時,需提早就醫檢查,以免釀成大禍。(圖文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睡醒、下午常水腫? 醫揪日常「6個壞習慣」:運動太激烈也中
腳水腫、浮青筋是靜脈曲張? 嚴重會致命!生活中「1動作」常無意識就做了
編輯:王詩茜
更多NOW健康報導
▸小中風很可能是中風前兆! 醫學定義小中風有3個條件
▸燒仙草含「嫩精」安心吃? 毒物專家:更應該注意這個
延伸閱讀
-
規律運動好處多! 這2類人比常人更可降低心血管風險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1232根據1篇今年3月發布於《Science Daily》的研究指出,運動能夠促進大腦激素,抵消壓力並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患者透過規律運動在心血管健康上所帶來的益處高出1倍。 -
這款藥物有風險? 研究發現:父親使用易生出缺陷孩子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1326有研究指出,有服用常見的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類降血糖藥物metformin的男性,如與另一伴生育嬰兒,將增加其孩子天生缺陷的風險。 -
代謝症候群增染疫重症 專家曝澱粉類食物吃多恐這下場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1558腰圍一年比一年粗?BMI默默升高?別以為只是久坐發福,當心「代謝症候群」上身,各種疾病隨之而來。 -
糖尿病患者「這數據」沒控制好 當心致命肝膿瘍找上門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13151名67歲的男子,因雙腳疼痛到醫院急診就醫,理學檢查後發現左腳踝微腫,由於白血球與發炎指數雙雙上升,初步臆斷下肢蜂窩性組織炎,安排住院,並以靜脈抗生素治療。檢查發現病人血糖過高,醣化血色素11.6%,診斷為第2型糖尿病。 -
6旬老翁雙腳疼痛掛急診! 被診斷罹患糖尿病、肝膿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285一名67歲老翁近日因雙腳疼痛到醫院掛急診,卻在檢查後發現該男子罹患糖尿病、肝臟有兩顆肝膿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