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中醫藥養生概念日益受大眾關注,然而,人們普遍認知的「中藥沒有副作用、長期吃保養沒關係」,此誤解恐導致中藥不良反應的發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黃品臻指出,中醫在治病時,講究辨證論治,在使用中藥時要結合體質的考量,否則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黃品臻提出常見中藥濫用後的一些問題如下:
病情被耽誤 甚至難治癒
疾病的證型有分寒熱虛實,若一味地使用某種中藥,可能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反而造成病程延長,病情遷延難癒。例如:許多人會為了治療感冒而泡金銀花茶、板藍根茶。金銀花、板藍根藥性寒涼,屬於清熱解毒藥,對於感染引起的黃痰、咽喉腫痛等熱性症狀有不錯的效果,但若本身症狀為寒性症狀,流清涕、容易怕冷等,則較不適合單用金銀花、板藍根作防疫茶,否則容易損傷胃氣、造成病情加重。
錯誤進補 產生不良反應而不自知
不少人追求中醫藥抗衰老、延年益壽,認為中藥補益藥可常補、多補,這是錯誤的觀念。人參以大補元氣著稱,但若常期服用,可能引起腹脹、失眠或血壓增高等。枸杞明目、補養肝腎,是泡茶、煮粥、煲湯時常用的藥材,也可以直接嚼著吃。但枸杞藥性偏溫,勿大量食用,尤其是平常容易口乾、口渴、大便乾、常出現口瘡的人。教師、銷售員等職業用嗓者,會使用胖大海泡水來潤肺開音。胖大海藥性寒涼,也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若本身大便較稀、體質寒涼,使用胖大海可能會加重腹瀉,長期使用也可能損傷脾胃之氣而造成食欲下降、腹脹、腹瀉。
濫用中藥 忽略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
藥物在配伍之後,產生結果可能是有益的,減低毒副作用、增強療效,但也可能是有害的,產生毒副作用、降低療效。若未先審視正使用的藥物便濫用中藥,恐引起非預期的藥物交互作用而對身體造成危害。
黃品臻提醒,中藥的應用是透過辨證論治,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使用,需注意體質是否合適,否則可能帶來反效果。中藥是藥,藥物能治病,也能致病,瞭解中藥誤用、濫用的危害性,避免盲目地自我藥療,若有中藥的使用疑問,務必諮詢中醫師、藥師,如此才能減少中藥濫用的問題。
延伸閱讀
-
「小滿」時節頭昏身體沉重感明顯 中醫養生少不了這帖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925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小滿」天氣比「立夏」時更濕、更熱、更悶,尤其雨量會明顯增加,人們經常會感覺體內的熱氣及濕氣悶住,散不出去,頭昏身體沉重感明顯。 -
居家照護幫手「台灣清冠一號」視訊診療開立 兒童可用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539在「輕症居家照護」開始後,指揮中心在18日宣布,可由中醫師視訊診療後開立台灣清冠一號使用。今日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展出清冠一號的樣貌,並宣布現在大型醫院與1千家中醫診所,皆可開立公費的台灣清冠一號與確診者使用。 -
穀雨節氣重「肝」、「脾」保養 穀雨養生就該這樣做!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455今年的4月20日是春季最後1個節氣「穀雨」,此節氣開始雨水會較為豐沛,有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因而得名,通常在穀雨之後,較不會像初春一樣乍暖還寒,而是漸漸邁向夏天季節。 -
不明來源中藥摻西藥 消基會檢驗其中止痛類成分居多數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328目前常見的濃縮中藥製劑,讓西藥有趁虛而入的空間。消基會針對38件中藥做檢驗,有6件檢出西藥。因其藥效多為止痛類,購買來源多是其他或不明來源,消基會呼籲如有使用中藥需求,應前往合格得中醫院所就診並開立處方。 -
清冠一號vs.清冠二號使用時機 未來輕症者想用都能用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626隨著「輕症居家照護」的發布以及有望啟動,有關COVID-19患者的治療方式中,有1項是國內自行研發的中藥「清冠一號」與「清冠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