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澍清/台南報導】適逢新冠肺炎疫情,中醫門診陸續有民眾因擔心疫苗注射後的不適而前來詢問。常見的流感疫苗副作用,除了局部注射部位紅腫疼痛,還有畏寒、發燒、疲倦、頭痛、肌肉酸痛等似感冒症狀,也可能出現皮膚的過敏反應,例如:搔癢、紅疹等,或者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表現。
40歲阿敏(化名),在施打AZ疫苗後先發燒畏寒,然後失眠、心悸加重,疫苗副作用症狀持續了將近1個月而前來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梁祐爾門診求診。阿敏有早發性的停經且心律不整、運動後容易頭暈的困擾,常常工作壓力大、肩頸僵硬痠痛、長期失眠症狀。醫師診療發現阿敏脈象沉而無力、舌頭乾而有裂痕,以中醫觀點來看,屬「陰虛氣滯」的體質,在用中藥滋陰安神、疏通氣機後,阿敏的不舒服才獲得緩解。
要避免疫苗注射後的不舒服或者嚴重副作用,中醫會是好幫手!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梁祐爾表示,中醫的治療方針,是糾正人體被激活免疫反應後的失衡狀態。不同於接種前吃普拿疼會有「影響體內抗體產生」的疑慮,中藥在抗炎、解熱鎮痛的同時可以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也有助於調理消化功能及調整神經系統的活動。
過去幾個月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少病人在接種前後接受中藥調理,梁祐爾醫師說明,輕度的新冠肺炎疫苗副作用症狀其實和流感疫苗雷同,中醫的解讀並無不同,會根據病人個別體質及症狀進行治療。注射前多扶正益氣;注射後類流感症狀,以溫通宣發、或解熱藥物,來有效緩解;針對胃腸道及皮膚過敏,中藥可透發紅疹,理氣化濕改善噁心、腹脹、腹瀉;而針對注射部位軟組織發炎而產生的緊繃腫脹,用針灸來鬆解,皆有不錯的療效。
根據梁祐爾醫師觀察,疫苗注射後發生的副作用症狀與病人原先體質相關,為避免同時感染流行感冒而增高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建議高風險族群儘早施打流感疫苗。
若是害怕副作用,注射前後可前往登記合格之中醫院接受中醫師的諮詢、診察,切勿擅自到藥房抓藥或自行服用來路不明的偏方,若是出現呼吸困難、心悸胸痛、意識及活動下降等嚴重過敏反應,應立即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血脂超標很傷腎! 高血脂讓腎功能惡化恐增加死亡風險
▸游泳後鼻子好癢! 10歲孩童鼻內竟有1條3公分黑水蛭
延伸閱讀
-
本土+15206!死亡數+26 3名年輕死亡案均有慢性疾病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2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8)日宣布新增15,206例本土個案,206例境外移入,26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最年輕死亡案例為3名50多歲個案,本身均有慢性疾病。 -
本土+19753!死亡數+51 11歲男童打過2劑確診MIS-C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28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6)日宣布新增19,753例本土個案,212例境外移入,51例死亡個案。 -
5歲以下MIS-C重症占6成 羅一鈞籲家長速帶孩子打疫苗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5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明今(5)日有5例MIS-C兒童重症,不少人擔憂兒童重症會愈來愈多。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統計至今84例MIS-C兒童重症個案中,僅有13人接種過1劑以上疫苗,因此呼籲家長盡速帶幼童接種疫苗。 -
第4劑疫苗接種率僅7.6%! 李秉穎破除5大迷思催打氣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6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表示,目前國內疫情雖然持平穩定,社區陸續出現Omicron變異株BA.4、BA.5個案,且邊境政策逐漸開放,未來社區感染風險提升,因為社區還有些人未接種疫苗,因此邀請台大醫院李秉穎醫師,針對常見的疫苗接種問題作提醒。 -
這3類人是思覺失調症高危險群 中西合治回歸正常生活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41張賜興解釋,中醫對精神疾病有一套很嚴謹的理論,認為七情與人體的五臟六腑有密切相關,正常人會是五臟平和的狀態,但當其中一臟反應失調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會產生疾病;因此中醫治療思覺失調,會先探究患者哪個臟腑出現問題,對症下藥,再來就是考慮先天遺傳因素跟後天的生活及工作環境等加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