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林詩恩/綜合報導】高雄一名未滿2歲的女童,原先以化療控制眼癌「視網膜母細胞瘤」,近期腫瘤卻急速長大,家長只好跨縣市就醫,帶她前往彰化彰基醫院,最後忍痛將眼球摘除。
彰基醫學中心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王士忠醫師表示,視網膜母細胞瘤是罕見的兒童眼部癌症,通常發現於1至4歲的幼兒,每年發生率約為每2萬個新生兒就有一個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男女性別的發生率並無差別,超過9成的病例於5歲之前被診斷出來。
其常見症狀有兩種,斜視及瞳孔異常,小朋友的瞳孔會像「貓眼」般折射光線,如果能在病發初期診斷出來,治癒率可達9成;另外,通常這類患者約有4成兩眼都會出現腫瘤,有些是同時出現,也有病例是一眼先發生,另一隻眼隨後出現同樣的腫瘤。
甫從高雄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轉任彰基醫學中心眼科部主任的張丞賢醫師表示,目前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治療方式十分多元,有動脈灌注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等。然而眼腫瘤如無法控制,最後只有摘除一途,手術摘除最讓家長不捨,卻也是在腫瘤未從擴散眼球外擴散出去的階段,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他強調,手術如果夠早,有些病人甚至還可以免除痛苦的術後化學及放射治療。尤其近期有珊瑚改造的孔洞填充物,這類材質會讓血管及纖維組織長入填充物,與人體適當結合,待小朋友面部發育正常後,可放入精美義眼,外觀不會有明顯的影響。
王士忠表示,視網膜母細胞瘤需要兒童血液腫瘤科、眼科、放射線科及腦神經科醫師等,多科別團隊共同研擬治療方式,嬰兒無法告訴我們視覺上的變化,在非常早期發現眼內有腫瘤並不容易,目前眼整形專家張丞賢加入彰基醫學中心醫療團隊,也為中部地區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兒童與其家庭帶來治療生機,他呼籲家長多關注嬰幼兒瞳孔,如有異常請盡速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植體周圍發炎如同牙周病 牙醫師剖析植牙失敗關鍵因素
▸男童左側脖子腫塊以為惡性腫瘤 確診EB病毒虛驚一場
延伸閱讀
-
染疫幼童重症及致死率莫輕忽 兒童疫苗怎麼選?專家說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876首批BNT兒童疫苗16日抵台,最近將於校園開打,專家提醒,不管是莫德納或是BNT兒童疫苗,幼兒施打後,都可降低住院率、重症率與死亡率,而肥胖,或患有癲癇顯、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臟病以及神經系統疾病、免疫不全等病童更應接種疫苗。 -
65歲以上快篩陽開藥中央地方有共識 快篩已技轉5團隊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96近日有立委在社群網站質問,政府在2年前編列2314萬預算研發快篩試劑,指揮中心提出回應。 -
ACIP拍板!青少年開放接種莫德納 幼童暫不施打疫苗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458幼童暫不接種疫苗,而青少年未來可接種莫德納疫苗,但第3劑仍舊暫不施打。 -
小朋友看電視總是頭歪一邊? 眼科醫師曝:可能是弱視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595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醫師李昇達說明,不少家長不易察覺幼童弱視症狀,一般而言,若6歲以上兒童,視力無法達到0.8以上,或兩眼最佳矯正視力相差視力表兩行以上時,就有弱視的問題,其原因是視覺發育期內,由於異常視覺經驗,引起單眼或雙眼矯正視力下降而又無器質性病變的1種眼科疾病。 -
家有6歲以下孩童爸媽請注意 春節期間誤食中毒比例高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437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急診兒科主任謝如浩指出,根據統計,超過半數的誤食中毒事件發生在6歲以下的孩童。尤其口腔期階段的小寶寶會藉由刺激嘴巴、口腔和舌頭來得到本能的滿足。另外,統計發現最常發生意外中毒的地方並不是在外面,而是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