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勇緯擔任台灣防盲基金會的護眼大使,分享自己特別重視眼睛健康的原因。(圖/台灣防盲基金會提供)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柔道男神楊勇緯近日受邀擔任台灣防盲基金會護眼大使,熱心和大家分享愛護眼睛的重要性,也呼應10月14日「世界視覺日」,愛護自己和家人的眼睛健康,並重視偏鄉眼科醫療資源缺乏的現狀。
疫情期間大量增加了人們3C產品使用的時間,眼睛健康的問題變得更迫切,過度用眼不僅造成近視度數增加,更可能導致相關的眼睛疾病如白內障、視網膜剝離等。受邀擔任護眼大使的楊勇緯本身視力優良沒有近視,且因為投入大量時間練習柔道,使用手機的時間較少,也沒有玩任何手機遊戲,所以較沒有用眼過度的問題,但他仍不忘提醒家人和朋友能養成「護眼202020」──用眼20分鐘,要遠眺20呎(約6公尺)的地方20秒等用眼習慣。
以避免可預防的眼疾,捍衛看得見的權利為宗旨的台灣防盲基金會,多年來致力於推動護眼衛教與偏鄉眼科義診。除了在各級學校推廣護眼衛教,培養兒童良好用眼習慣,基金會的眼科醫療團隊也不辭辛勞帶著儀器上山下海,進入偏鄉部落執行眼睛義診,讓眼疾能夠被及早發現及治療,要「讓偏鄉的EYE看得見」。
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四,是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由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起,為呼籲全球重視失明及眼疾議題。
今年為因應防疫,台灣防盲基金會改為系列線上護眼講座,邀請花蓮慈濟醫院眼科蔡榮坤醫師談「兒童的視覺發育與弱視」、高雄長庚醫院眼科、國健署學童視力保健計劃主持人吳佩昌醫師談「防疫期間時期的近視防治」,以及台灣防盲基金會董事長蔡瑞芳醫師談「偏鄉眼科醫療服務」,從兒童到成人、都市到偏鄉,多個面向關注國人眼睛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腎結石不治療恐走上洗腎人生 內視鏡手術終結深層結石
▸耳鳴眩暈齊發威恐梅尼爾氏症作祟 內耳淋巴水腫是元凶
延伸閱讀
-
睫狀肌拉「緊」報! 專家示警:眼疾恐接連提早來報到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785要想保護眼睛,就必須先降低睫狀肌、水晶體、黃斑部的工作量,王孟祺醫師提醒,可以先從調整用眼習慣開始,即使上班族再忙,都應該每半小時撥空去上個洗手間、倒杯水休息;外食族可挑選少油、少鹽、蔬菜量豐富的輕食便當,透過多種顏色的蔬果補充花青素,幫助清除自由基,減輕對水晶體與視網膜的傷害。 -
每天1顆雞蛋多蔬果配抗藍光鏡片 可降低藍光危害視力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568如何降低藍光危害視力?陳瑩山提出「內服外用」概念,每天至少吃1顆雞蛋,並攝取足夠的蔬果。使用3C產品時,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且保持適度距離。另配戴可以過濾藍光的鏡片。 -
老年低頭族注意! 過度用3C恐加速「這病」視力模糊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326現代人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使用手機上網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許多長輩也會使用手機滑臉書、傳LINE、追劇等。但您知道過度使用3C的習慣,可能會加速白內障形成? -
孩子如何教養?爸媽壓力大! 和孩子一起運動可解難題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7424月4日兒童節是屬於小朋友的節日,在這個歡慶的節日,如何與孩子良性互動,也是許多家長面對的課題。最新調查發現,孩子教養為父母最大壓力來源。 -
開學收到視力不良通知單怎麼辦? 預防近視加深有方法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505麥珮怡珮怡說,寒暑假為學童近視度數增長的高峰期,加上去年3級警戒期間,孩子遠距上課,長時間緊盯電腦、平版,以致近視度數暴增。幼稚園大班到小學中低年級為近視度數增加的高危險群,台灣學童近視率居高不下,小6學童近視率高達7成,近視度數如越高,眼軸增長,視網膜變得薄而脆弱,以致增加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併發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