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嘔吐不適更勝傷口疼痛 這3族群應提前與醫師溝通

3422
陳盈臻 報導
術後嘔吐不適更勝傷口疼痛 這3族群應提前與醫師溝通
▲吳佳靜醫師說明,麻醉科醫師在術前麻醉評估時會依據3大因素來衡量病人術後噁心、嘔吐發生的可能,適時地提供預防措施。(圖/新竹臺大分院提供)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38歲林小姐因右乳腫塊預計進行乳房手術,林小姐本身無慢性疾病、平時規律運動且無菸酒習慣,但是前年曾因反覆結石造成膽囊炎,接受過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對於術後的嘔吐不適餘悸猶存。此次在術前麻醉門診時,不斷向醫師表達上次術後所引發的頻繁嘔吐相當難受且記憶深刻,因此對這次的手術感到焦慮,詢問是否有好的麻醉藥可使用?


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麻醉科吳佳靜醫師說明,根據文獻記載,若無事前預防措施,約3成的病人在接受全身麻醉後會發生術後噁心嘔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除了讓病人感到極度不適外,還可能延長病人術後在恢復室的觀察時間,增加發生吸入性肺炎的風險,部份當日門診手術的病人也可能因為這個併發症導致非預期的住院治療。除此之外,臨床病人回饋術後噁心嘔吐的不適感往往更勝於術後疼痛的不適。因此,一直以來都是麻醉照護上的重要議題。


特定手術後噁心嘔吐發生率高達5成 可於術前進行風險評估


醫學上,造成術後噁心嘔吐的確切原因仍不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顯示與多種周邊和中樞神經荷爾蒙路徑調節作用相關,過去的臨床研究也觀察到3大因素有較高的術後噁心嘔吐發生率。一般來說,較容易發生術後噁心嘔吐的族群有年輕人、女性、不抽菸者、平時容易暈車、暈船或過去手術有發生噁心嘔吐病史者。手術麻醉過程中使用到的吸入性麻醉劑或鴉片類藥物也是重要的誘發因子。此外,接受特定手術的病人(例如:腹部或婦科手術),噁心嘔吐的比例至少有5成。


▲過去的臨床研究也觀察到3大因素有較高的術後噁心嘔吐發生率。(資料來源/新竹臺大分院提供;圖/NOW健康製作)


吳佳靜醫師說明,麻醉科醫師在術前麻醉評估時會依據上述3大因素來衡量病人術後噁心、嘔吐發生的可能,適時地提供預防措施。吳佳靜醫師更進一步說明,臨床上,運用病人術後噁心嘔吐的風險評分幫助醫師決定採取幾項預防措施:


▲麻醉科醫師在術前麻醉評估時會依據上述3大因素來衡量病人術後噁心、嘔吐發生的可能,適時地提供預防措施。(資料來源/新竹臺大分院提供;圖/NOW健康製作)


▸對低度風險族群:一般不需要特別預防措施。


▸對中度風險族群:可採取單一藥物來預防,通常為手術開始前麻醉誘導時給予皮質類固醇(dexamethasone)藥物;


▸對高度風險族群:文獻上建議採取多重模式治療方式來預防,除了使用皮質類固醇,合併手術結束前給予適當藥物,對預防術後噁心嘔吐常有良好效果,只是這項藥物屬於健保不給付之自費項目。


為降低術後不適感 可提前告知醫師相關病史與手術經驗


除此之外,手術術式若能以區域麻醉方式進行,盡量不選擇全身麻醉,若需要進行全身麻醉,可考慮採用全靜脈麻醉,術後疼痛控制若操作許可,可選擇區域神經止痛取代或降低傳統鴉片類藥物止痛劑量,都有助於降低術後噁心、嘔吐發生率。


在與麻醉科醫師詳細討論後,林小姐了解自己屬於術後噁心、嘔吐的高風險族群,聽從醫師的建議,同意以多重模式方式來預防,包含全靜脈麻醉、皮質類固醇與術後自費藥物使用,合併胸肌神經的區域神經止痛術。手術結束後,林小姐表示術後當日無嘔吐不適情況,也未使用到止痛藥,復原良好。吳佳靜醫師建議,病人在術前麻醉評估門診時,除了讓醫師了解自己的相關病史與過去手術麻醉經驗外,為了降低自己術後的不適感,可多跟醫師討論術後噁心、嘔吐的處理方式。


更多NOW健康報導
▸早餐來點麥片、綜合穀片 未檢出嘉磷塞殘留才能安心吃
▸居家泡澡放鬆舒壓! 使用泡澡劑前停看聽以免皮膚過敏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