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多數人做運動,是要負起照護自己健康責任,雖然我們無法被訓練成為一位運動員,但運動練習能增加我們的體力、肌力、肌耐力、平衡感、與骨質,讓我們面對生活的各種挑戰時能更從容,不會因為轉個身、抱個小孩就閃到腰,不會因為爬個樓梯就氣喘吁吁。
外科專科醫師白映俞表示,平常在家自主訓練時,深蹲幾乎可說是必學的經典動作,能讓臀部、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肌群、和小腿都更強壯,甚至也能練到核心,因此整體來說就能讓支撐更有力。當然,只練習深蹲看起來有點無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可以在做深蹲動作時做哪些變化,讓訓練更有趣。這裡先整理出比較基本、不包含跳躍的變化版本。
▲基本深蹲。(圖/照護線上提供)
基本深蹲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趾尖略朝外,雙手可以擺放於胸前或往上舉。屁股往後坐就像要坐椅子那樣,重心盡量放在腳跟,蹲到大腿與地面平行,停頓1秒,再靠肌力回到原始動作。
▲靠牆深蹲。(圖/照護線上提供)
靠牆深蹲
靠牆深蹲讓背部有個支撐,因此髖部或膝蓋較容易痛的人可以利用靠牆深蹲來鍛鍊腿部的力量。背對牆壁一小段距離站立,身體靠上牆壁,膝蓋彎曲讓身體順著牆壁往下滑,直到膝蓋打90度,大腿與地面平行。記得這時要讓小腿是垂直地面的。
▲相撲深蹲。(圖/照護線上提供)
相撲深蹲
相撲深蹲對大腿內側與臀部的訓練都不錯。雙腳打開約兩倍的肩膀寬,腳趾尖朝外側,臀部往下降到約大腿與地面平行,或到自己能降下的最遠處,就很像相撲選手的經典模樣。過程中要保持身體的直立。
▲深蹲舞臂。(圖/照護線上提供)
深蹲舞臂
在做這個動作時,身體維持深蹲的姿態,手臂先是往上往前舉,靠於耳朵兩側,再往後往下方畫大圓至身體兩側,反覆動作。在手臂擺動時,臀部的高度微微的上升或下降約10公分。做這個動作是很不錯的動態暖身,上半身與下半身都密集地活動著,很快就會讓身體熱起來,平常要開始運動前也可以把這個動作當成動態暖身動作。
▲深蹲側抬腳。(圖/照護線上提供)
深蹲側抬腳
當我們在深蹲後增加抬腳、踢腿的動作,能讓單純的肌力訓練變得更需要心肺的輔助,也很不錯喔。要做深蹲側抬腳,可以先往下蹲做1個基本深蹲動作,在起身的同時,重心稍微移到左腳,順勢向右側方抬起右腳,右腳保持打直的模樣,放下右腳的同時身體再往下做深蹲,這次改移重心到右腳,順勢讓左腳往左側方抬起。反覆練習,動作就是深蹲→抬右腳→深蹲→抬左腳。如果覺得每次左右左右這樣做很容易跌倒、不穩的人,可以先從抬起同側腳練習,例如先練習深蹲→抬右腳這樣連續10次。練完再換深蹲→抬左腳練10次。
▲深蹲前抬腳。(圖/照護線上提供)
深蹲前抬腳
這個跟側抬腳很像,只是改成先做深蹲,要起身時,重心稍微移到左腳,順勢向前側方抬起右腳。右腳膝蓋要彎曲或打直均可,放下右腳後再度往下做深蹲,起身換抬起左腳。
▲深蹲側踢腿。(圖/照護線上提供)
深蹲側踢腿
先做深蹲,起身時重心移往左腳,身體亦傾向左側,將屈膝的右腳抬離地面,並順勢向右側方踢出,踢出後右腳放下踩地,身體再度下降做深蹲動作,起身時改成重心移往右腳,向左側方踢出左腳。
▲深蹲前踢腿。(圖/照護線上提供)
深蹲前踢腿
先做深蹲,起身時重心移往左腳,將屈膝的右腳向上抬離地面,並順勢向前方踢出,踢出後右腳放下踩地,身體再度下降做深蹲動作,起身時改成重心移往右腳,向前方踢出左腳。
▲深蹲連三。(圖/照護線上提供)
深蹲連三
先做基礎深蹲的動作,然後起身時不要整個往上,僅僅往上移動約10公分就再度下降,然後再1次微升微降的動作,總共往下蹲約3次後再真的整個起身到站直。由於延長蹲低的過程,更能訓練臀部與大腿的保持緊繃張力。
▲移位深蹲。(圖/照護線上提供)
移位深蹲
由兩腳併攏、站直開始,先向右跨一步,往下做深蹲,起身時收回右腳,再度跨出左腳往下做深蹲,起身時再收回左腳。反覆練習。
▲相撲深蹲側拉腰。(圖/照護線上提供)
相撲深蹲側拉腰
維持相撲深蹲的動作,身體交替向左側、向右側傾斜,感受腰部的延長。過程中也可以交替地墊起腳尖。
▲連續低位相撲深蹲。(圖/照護線上提供)
連續低位相撲深蹲
這個跟「深蹲連三」是類似的概念,維持住相撲深蹲的動作,僅僅往上或往下移動個10公分,連續停留於低位,讓大腿內側與臀部感覺緊繃的張力。這時手部可以自由揮舞,不僅同時也稍微鍛鍊到上半身,亦可轉移注意力,讓人比較不在意下半身的緊繃感。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深蹲變化練習 - 無跳躍、不用器材版本(動圖圖解) 】
更多NOW健康報導
▸眩暈時不時發作 老年人、停經婦女2大高風險群要注意
▸肝癌5大高風險族群莫輕忽 提高篩檢頻率助肝癌早發現
延伸閱讀
-
久坐1小時短命22分鐘 彈力帶運動在家也能輕鬆健身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107「想要運動,不一定要到健身房!」韻律體操國手宋語涵表示,只要換上輕便運動裝束,準備2瓶礦泉水,加上現有的毛巾、彈力帶等物品,在家裡就能健身,流汗、消耗熱量的程度不輸給健身房。 -
重訓只練上半身不練腿力 專家:錯誤健身反傷身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284臺科大電資學院團隊開發「智慧教練」動態影像捕捉分析系統,經測試100名大學生後發現,8成大學生動作錯誤,不僅增加腰背與膝蓋負擔,長久下來恐致運動傷害,還會造成髖關節外擴,甚至骨頭錯位,體態越練越糟。 -
小腿纖細才好看? 當心中老年發生肌少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992許多女生害怕小腿粗如蘿蔔腿,拼命想讓腿部線條纖細,不過最新研究指出,如果小腿太細,到了老年將出現肌肉量不足風險,甚至引起肌少症,導致失能,還可能讓壽命變短。 -
網友愛炫腹 熱門健身話題統計出爐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11068近年台灣健康意識抬頭,國人越來越重視體態、塑身等議題,健身需求也逐步提高。在這股風氣之下,健身市場自2007年的低迷慢慢復甦。《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觀測前5大健身專板:PTT的Muscle Beach、FITNESS板、Dcard、伊莉、mobile01的健身板,針對台灣健身話題進行調查。 -
提早訓練下半身肌肉 50歲後才能幸福過日子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221到底幾歲算老年?有人明明還不到60歲,卻因抱著負面想法而未老先衰;但也有超過80歲的老人,依舊生氣蓬勃。正所謂,各自老年各自過,因此,先勾勒出自己理想的老年生活,如果等退休以後再急忙訂計畫,未免太晚。成年以後便應及早思考、50歲就要開始慢慢計畫如何為老後做準備,做個無論經濟上或生活上都完整的成熟大人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