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45歲黃小姐左手手掌搔癢起水泡已三年,經皮膚科診斷為汗皰疹,尤其在天氣變熱時發作,使用類固醇狀況反覆,癢到嚴重時還需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
汗皰疹手部搔癢 不具傳染性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汗皰疹是春季轉夏季時容易發生的疾病,屬於「急性濕疹」的一種,症狀以手掌劇烈搔癢為主,不具有傳染性,汗皰疹的成因不明,可能與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體質、接觸過敏原、壓力、多汗症、遺傳有關,使用類固醇藥膏治療固然有效,但如果症狀反覆,中醫再介入治療能夠加強療效。
推薦閱讀:天熱皮膚癢?小心是「6大疾病」警訊! 解癢錦囊大公開:一條藥膏萬年通NG
調整生活作息 避免症狀嚴重
謝旭東建議,汗皰疹患者在生活上,應保持「睡眠」、「壓力」、「飲食」三者的平衡,汗皰疹因壓力大而變嚴重,所以此時睡眠和飲食很重要,無法減少壓力,至少顧好睡眠和飲食以免汗皰疹搔癢加重。
保持手腳乾爽 鎳、鈷及鉻食物少碰
而手腳避免接觸肥皂、洗碗精、刺激性的化學物品,保持手腳的乾爽;在飲食上則要注意避免菸酒,謝旭東說,若是過敏體質,也要小心烤炸辣類、甜食,芒果、荔枝、龍眼等熱性水果也要少碰到,研究也指出鎳、鈷及鉻較高的食物也必須減少食用。
延伸閱讀:
汗皰疹與流汗無關! 日常這些東西才是真正發作原因
手、腳冒出小水泡且好癢? 小心是「汗皰疹」!專家告訴你致病因
編輯:潘哲宇
更多NOW健康報導
▸定期肝癌檢查仍罹患晚期肝癌 醫呼籲雙管齊下才正確!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惡化快 荷爾蒙合併療法帶來福音
延伸閱讀
-
噪音汙染除了讓你失眠 心臟病風險及慢性壓力也跟著來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54美國新澤西州Rutgers Robert Wood Johnson醫學院心臟病學系教授Abel Moreyra表示,當人們談論汙染的時候,通常都是談論空氣或水中的汙染物,但其實還有其他形式的汙染,噪音汙染就是其中之一 -
疫情下確診者辛苦「照顧者」也難熬 心理師提暖心解方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302過去我們關注確診者或居隔者的心理健康,卻忽略照顧者(同住父母或室友)可能因為生活受影響,對確診者指責「為什麼別人都不會確診,就你確診」等遷怒言論。臨床心理師建議,照顧者可找親友協助,不論是經濟援助或是輪流照顧都可以,且雙方應該要互相體諒,如溝通時經常措辭嚴厲,可改用寫字方式。 -
疫情下職場壓力逾7成民眾有感 專家建議培養舒壓習慣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18近期台灣感染 COVID-19 確診人數大幅日增,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多所學校停課改為居家線上課程,許多企業也重啟分流、居家上班,這也讓許多民眾的心情隨著疫情變化大幅起伏。根據董氏基金會去年在疫情三級警戒期間所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民眾面對疫情變化與局勢,41%成受訪者感到「悲觀」,且情緒狀態以「擔心」占最多。 -
快篩試劑實名制首上路 連線系統當機民怨四起藥師怒批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497快篩試劑實名制於今天(28日)首上路,全國近5千家特約藥局販售1盒5入(500元)的平價試劑,一早許多藥局門口即大排長龍,不過,連線系統卻當機,民怨四起,藥師怒批健保署未做壓力測試,讓藥師成為民眾的出氣桶。 -
孩子如何教養?爸媽壓力大! 和孩子一起運動可解難題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7524月4日兒童節是屬於小朋友的節日,在這個歡慶的節日,如何與孩子良性互動,也是許多家長面對的課題。最新調查發現,孩子教養為父母最大壓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