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專攻人體微血管密布區 加強微循環成為新焦點

7776
陳木森 報導
新冠病毒專攻人體微血管密布區 加強微循環成為新焦點
▲臨床研究指出,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內最直接侵犯的就是咽喉、肺部,而這種病毒還有一種特性是會尋找微血管豐富之處。(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陳木森/綜合報導】近期新冠肺炎重創台灣,使得人心惶惶,影響民生經濟。哈佛大學共衛生學院發布了1篇論文表示,無論未來是否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可能會持續到2025年才會消失。然而,2025年後是否能擺脫新冠肺炎,目前仍舊是個未知數。


新冠肺炎患者恐面臨2度感染 甚至衍生多重器官衰竭


根據媒體報導指出,英國針對47,780位第1波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大規模研究追蹤後發現,近3成患者再度入院,約1成2患者死亡,其中與心臟、肝或腎問題,及部分罹患糖尿病的併發症風險有關。


不少新冠肺炎患者常見症狀為嚴重疲勞,其他包括呼吸困難、持續咳嗽、關節疼痛、肌肉疼痛、聽力和視力問題、頭痛、味覺和嗅覺失靈,以及心臟、肺、腎臟和腸道的損害,每個罹患者的症狀不全然相同,但如果患者自身免疫力無法恢復正常,很可能再面臨2度感染,甚至衍生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嚴重後果。


ACE2受體在微血管分布密度高 容易就會成為新冠病毒感染後的受損區


ACE2受體在微血管分布密度高,容易成為新冠病毒感染後的受損區,尤其是呼吸道上皮細胞。臨床研究也指出,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內最直接侵犯的就是咽喉、肺部,而這種病毒還有一種特性是會尋找微血管豐富之處,包括肺泡、睪丸、腎臟、腸系膜、腦部等部位進行複製。


ACE2是細胞膜表面受體,病毒要穿透受體才能到細胞內部,新冠病毒必須結合ACE2受體,才能進入細胞內部,尤其在微血管豐富部位的ACE2接受體分布的密度高,很容易就會成為感染後的受損區域,包括腹瀉、記憶力衰退、睡眠障礙等症狀。


改善微循環已成預防新重點 借助科技提升免疫


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往往在急性期已受到多重器官傷害,即便病毒被殺死後,身體已被破壞的微組織、微循環尚未完全復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進行修復,當身體無法透過大量運動促進體內微循環達到良好狀態時,若能透過使用醫療科技研發的新產品,不失為一種事半功倍的好方式。


透過非侵入性的物理治療方式,如歐洲原裝進口取得衛署醫療證號的班默(BEMER)磁場治療,即使在家也能幫助改善微循環,它透過專利微弱跳動、特殊、多維的信號裝置所產生的電磁場,對於身體微循環局部及整體進行調節,幫助廢物代謝,也能維持正常免疫力,避免暗藏體內的病毒伺機而動。


全球疫情尚未停歇,人人都須提高警覺,每個人日常能做的就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戴口罩,秉持健康規律的生活作息,維持適度固定的運動,少碰接觸菸酒等有害物質,同時藉由外在高科技儀器輔助促進體內微循環,皆有助遠離疾病上身。


更多NOW健康報導
▸死亡病患詳細資訊:最新!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疾管家」開啟實聯制功能 掃描QR Code足跡全都錄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

相關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