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木森/綜合報導】近期新冠肺炎重創台灣,使得人心惶惶,影響民生經濟。哈佛大學共衛生學院發布了1篇論文表示,無論未來是否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可能會持續到2025年才會消失。然而,2025年後是否能擺脫新冠肺炎,目前仍舊是個未知數。
新冠肺炎患者恐面臨2度感染 甚至衍生多重器官衰竭
根據媒體報導指出,英國針對47,780位第1波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大規模研究追蹤後發現,近3成患者再度入院,約1成2患者死亡,其中與心臟、肝或腎問題,及部分罹患糖尿病的併發症風險有關。
不少新冠肺炎患者常見症狀為嚴重疲勞,其他包括呼吸困難、持續咳嗽、關節疼痛、肌肉疼痛、聽力和視力問題、頭痛、味覺和嗅覺失靈,以及心臟、肺、腎臟和腸道的損害,每個罹患者的症狀不全然相同,但如果患者自身免疫力無法恢復正常,很可能再面臨2度感染,甚至衍生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嚴重後果。
ACE2受體在微血管分布密度高 容易就會成為新冠病毒感染後的受損區
ACE2受體在微血管分布密度高,容易成為新冠病毒感染後的受損區,尤其是呼吸道上皮細胞。臨床研究也指出,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內最直接侵犯的就是咽喉、肺部,而這種病毒還有一種特性是會尋找微血管豐富之處,包括肺泡、睪丸、腎臟、腸系膜、腦部等部位進行複製。
ACE2是細胞膜表面受體,病毒要穿透受體才能到細胞內部,新冠病毒必須結合ACE2受體,才能進入細胞內部,尤其在微血管豐富部位的ACE2接受體分布的密度高,很容易就會成為感染後的受損區域,包括腹瀉、記憶力衰退、睡眠障礙等症狀。
改善微循環已成預防新重點 借助科技提升免疫
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往往在急性期已受到多重器官傷害,即便病毒被殺死後,身體已被破壞的微組織、微循環尚未完全復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進行修復,當身體無法透過大量運動促進體內微循環達到良好狀態時,若能透過使用醫療科技研發的新產品,不失為一種事半功倍的好方式。
透過非侵入性的物理治療方式,如歐洲原裝進口取得衛署醫療證號的班默(BEMER)磁場治療,即使在家也能幫助改善微循環,它透過專利微弱跳動、特殊、多維的信號裝置所產生的電磁場,對於身體微循環局部及整體進行調節,幫助廢物代謝,也能維持正常免疫力,避免暗藏體內的病毒伺機而動。
全球疫情尚未停歇,人人都須提高警覺,每個人日常能做的就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戴口罩,秉持健康規律的生活作息,維持適度固定的運動,少碰接觸菸酒等有害物質,同時藉由外在高科技儀器輔助促進體內微循環,皆有助遠離疾病上身。
更多NOW健康報導
▸死亡病患詳細資訊:最新!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疾管家」開啟實聯制功能 掃描QR Code足跡全都錄
相關部落格
-
改善更年期不適症狀 排除身體微循環障礙不容忽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84更年期女性常見的症狀,包括:熱潮紅、盜汗、月經不規則、心悸、腰痠背痛、頭痛頭暈、皮膚乾燥、情緒起伏大以及失眠現象等,不僅如此,當停經前後女性荷爾蒙減少後,血管失去彈性,將導致血液循環變差,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絞痛、動脈硬化的發病機率,會變得與男性一樣高。 -
秋冬季節手腳總是冷吱吱 微循環出現障礙穿再多也不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015中醫所說:「不通則痛,通則不痛」,指的就是身體微循環的重要,當身體某個地方出了問題,都會在微循環最先反映,通常在尚未出現病症前,可能已經有微循環障礙而不知,這也是中醫稱氣虛造成的「瘀堵」。除了一到冬天,許多女性開始出現手腳冰冷症狀,也可能容易出現疲累、無力、痠痛,以及各種小症狀等等。 -
「老外族」壓力大腸躁症擾 從體內微循環做起可望改善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97若排除大腸癌或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可能性,除可能與情緒和壓力的誘發有關,醫學研究發現,身體的血清素有95%在腸胃道,5%位於在大腦,大腸激躁症的發生與腸道細胞內「血清素接受器」減少有關,因為血清素無法運送回到腸細胞,造成過多的血清素在腸道中停留,進而導致腸道的蠕動發生異常。 -
骨盆腔微循環受阻尿失禁恐上身 這樣做告別溼答答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3112根據衛福部統計,大約有60%的45歲以上曾經懷孕生產過的婦女,因為年齡漸長,肌肉支持力降低,而有過尿失禁、頻尿及尿急等症狀;另外,日本富山大學名譽教授、醫學博士田澤賢次則指出,當骨盆腔內的溫度過低,就會使得血液流動不佳,導致和排尿相關的膀胱括約肌容易堆積乳酸、僵硬,進一步導致其功能減弱,就容易造成尿失禁等漏尿問題。 -
微循環不好各種疾病來敲門 非侵入性物理治療可改善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989現代醫學發現,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有微循環不良問題,飲食型態西化、壓力沉重、環境汙染,是導致微循環不良的主因。想要遠離這些慢性病,避免身體提早老化,就要從改善微循環做起。
延伸閱讀
-
健保雲設「抗病毒藥、清冠一號」專區 圖解教你輕鬆查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26為了讓民眾了解抗病毒藥物及清冠一號藥物禁忌及使用注意事項,健保署已在網站上建置「COVID抗病毒藥、清冠一號資訊」專區,便於大家查詢相關資訊。 -
本土+89352!死亡+76例 73人有慢性病、31人未接種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3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5)日宣布新增89,352例本土個案,37例境外移入,76例死亡個案。 -
確診孕婦生下健康男嬰! 恩主公醫院增設產婦專責病房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228恩主公醫院醫護團隊現已設置產婦專責病房,配有胎心音監測器、血壓計、分娩台與新生兒處理台等等產房需有的完整設備,希望能在疫情嚴峻之際,讓每一位孕產婦能安心地分娩,讓寶寶能安全地出生。 -
本土Omicron兒童染疫病情變化快合併腦炎 可能原因曝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33指揮中心表示,台灣兒童出現腦炎比例確實比鄰國多,這是警訊!是否與華人遺傳、代謝還是環境因子有關,還要進一步研究。 -
國內兒童確診腦炎比例高!醫師提出解套 指揮中心回應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95部分醫師建議,兒童確診後可直接抽血,觀察血液數值變化,從中得知惡化為腦炎或重症的機率,對此,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正請專家訂出相關臨床處置及詳細指引,確定後將正式提供給各界醫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