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李蔚萱/桃園報導】現代人3餐不定時且飲食偏精緻化、油膩、多紅肉,加上生活壓力大、少運動,以致排便不順成為一般人日常的寫照。根據健保署108年用藥資料庫統計,便秘相關藥品就占前10大用藥中的2大項,顯示國人有便秘困擾問題不在少數。長期便秘除了容易引發血便、痔瘡,肛門廔管和肛裂廔管也是相當惱人,尤其肛裂廔管更是常被忽略卻又棘手的病症。
中醫師羅永欽表示,久坐、嗜吃紅肉、蔬果及水分補充較少者,是便秘的高危險群,長期便秘者的糞便較硬,解便時需較用力,容易造成裂肛而出血、疼痛,反覆裂肛之後,久了會導致肛門周圍的腺體細菌感染、發炎,形成肛裂廔管,因隱藏在裂肛處難以發現,通常會被診斷為裂肛而未獲得妥善治療,因此難以痊癒。
裂肛廔管的患者解便時會疼痛、流血,甚至會流膿,因此對於解便心生恐懼,如此惡性循環之下,容易使病情更加嚴重。就醫時常被診斷為只有裂肛而已,而未發現廔管,沒有對症下藥,只有單純吃消炎藥、擦消炎藥膏,病灶仍在,因此一直無法改善解便疼痛、出血的問題,恐造成患者生活上極大的困擾。
羅永欽指出,在便秘初期,患者便要注意飲食,多喝水、多吃退火涼性的食物,來幫助排便;若不慎形成肛裂廔管,中醫則會採用多管齊下的治療方式,才能解除廔管之痛。曾收治1名大學生,肛裂廔管的病史維持1年多了,父親雖是醫生,使用西醫治療卻也束手無策,後來經由父親的患者轉介中醫,大學生治療2周後廔管便乾燥脫落,1個月後痊癒。
中醫治療裂肛廔管,是使用藥線放入廔管,使其乾燥脫落後,重新長出新肉,同時內服能幫助消炎的中藥,並搭配有助病灶消炎、消腫的藥浴,再外擦消炎止痛中藥膏。總而言之,裂肛廔管的患者在置入藥線、服藥、泡藥浴、擦藥膏等治療後,廔管約2周會自動脫落,傷口開始收縮癒合,前後約1個月便能痊癒,擺脫裂肛廔管的糾纏。
羅永欽提醒,長期便秘易引發裂肛廔管,而保持排便順暢是避免便秘的不二法門,平時應養成每日如廁的習慣,按時運動、多吃蔬果、多喝水,便秘時可多吃有助軟便的水果,如:木瓜、奇異果、香蕉等,少吃燥熱、油炸食物。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避免硬便導致裂肛,就能遠離肛裂廔管。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男子車禍左側斷1根肋骨釀併發症 肋骨固定術關鍵救援
相關部落格
-
乾癬脫屑如雪花飄 中醫內外兼治化「癬」為夷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7047收治這名病患的中醫師羅永欽表示,去年10月31日徐小姐來到診間時,主述紅疹發滿全身,包括頭皮、耳朵、頸部、身體及四肢,嚴重時甚至雪花片片,每天早晨起床後脫落的皮屑可以盛滿一盤子醬油碟,讓原本皮膚白白嫩嫩又極愛漂亮的徐小姐,對於遭遇突如其來的皮膚病侵襲,簡直欲哭無淚,尤其初期治療過程暫停使用類固醇後,皮膚反彈導致紅腫脫屑更加嚴重,不僅害怕出外社交,自卑心理讓她將頸部用圍巾包得密不透風。 -
婦人有「痔」難伸35年 中醫擺脫痔瘡重獲新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0521痔瘡發生的原因常是長期便秘、火氣大,在廁所久蹲馬桶時過度出力,導致肛門壓力增加、靜脈曲張且瘀血,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痔瘡患者常有的共同症狀包括解便疼痛、帶血,解便時出現痔瘡脫垂、肛門有搔癢感及便秘現象。 -
中醫治皮蛇遠離神經痛 內外逼出體內毒素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207中醫治療帶狀疱疹神經痛採內外兼治,患者先喝下內飛蛇飲藥酒,待10分鐘後拍打刺激位於上半身手肘內側的尺澤和曲澤穴,以及下半身膝蓋內側的委中穴,慢慢逼出潛藏體內神經節的內飛蛇神經病毒,再搭配每天服用清熱解毒的中藥方劑,幫助徹底排出體內神經毒素,通常治療第1次就會有明顯改善。1個療程約3次治療,多可復原,但仍需視患者本身免疫抵抗力而定,該名老先生因年長、抵抗力較差,考量體力恐無法負荷,所以1個療程分為6次治療,讓體內毒素能慢慢排出,達到最佳的改善狀況。 -
企業女強人敵不過皮蛇神經痛 中醫治療擺脫病痛糾纏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6398帶狀疱疹俗稱為「皮蛇」或「飛蛇」,根據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約有13萬人感染帶狀疱疹就醫。帶狀疱疹主要是水痘病毒潛藏於背根神經節或腦感覺神經節內,病毒被再度活化而引起的病症,其中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患者約僅1%至2%,病因主要源自於勞累、失眠、感冒導致身體免疫功能下降,又與年齡老化、感染或接受化療等因素有關。 -
命理學家韓雨墨皮蛇上身 中醫治療揮別煎熬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642中醫師羅永欽表示,韓雨墨來到中醫診所治療時,原本長在腋下和左手臂內側、前胸乳房處的帶狀皰疹,已經癒合並可見疤痕,卻持續出現神經抽痛。年事已高的韓雨墨主述因服用強效止痛藥已造成肝腎功能不佳,而選擇一般止痛藥,以半忍耐的方式挨過,病程間約5至6分鐘就抽痛1次,讓他痛不欲生。又因為夜晚必須坐著較為舒緩,睡眠不足神色疲憊,4至5個月就消瘦8公斤,可說飽受病痛折磨,才在西醫治療無效後,轉而求助中醫,最終得以揮別日夜椎心刺骨抽痛的煎熬。
延伸閱讀
-
菜花病毒潛伏體內免疫下降易發病 中醫治療採外敷內用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1640中醫治療菜花有自己的一套方式,黃慶雲說明,中醫是以辯證論治、標本堅固的理念出發,採取外敷內用方法,內服藥中有1種藥物名為「莪朮」,有活血祛瘀、清熱解毒之效,可以增強人體吞噬細胞的吞噬反應,藉此去除病原微生物,讓身體更新修復,通常患者治療7天,就可以看到突出物脫落,但要痊癒需視個人的身體狀況而有不同。 -
「小滿」時節頭昏身體沉重感明顯 中醫養生少不了這帖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920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小滿」天氣比「立夏」時更濕、更熱、更悶,尤其雨量會明顯增加,人們經常會感覺體內的熱氣及濕氣悶住,散不出去,頭昏身體沉重感明顯。 -
吃清冠一號拉肚子?中醫分享3階段保健法 可緩解不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79本土疫情持續延燒,連帶著,清冠一號也供不應求,就連許多未確診民眾也紛紛搶購囤貨,然多位中醫師們出面表示「清冠一號」藥性偏涼,並不適合當作未確診者的保健用途。 -
新冠疫情狂燒無症狀患者心慌慌? 中醫師傳授抗疫解方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083談起研製防疫茶原理,鄭愛蓮分享,傳統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指當人體正氣足夠時,就不用怕任何干擾。而《傷寒論》中又將正氣稱為「衛氣」,是人體的首道防線,因此以此理論製作防疫茶。 -
濕疹不只是皮膚問題! 中醫強調由內而外調理避免復發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398西醫療程通常會開藥膏供患者塗抹,但中醫是整體的治療。鄭愛蓮說,「體內的垃圾應藉由出汗、出油或排泄去代謝,若出現在皮膚,就可能是濕疹了。」患者需從調整飲食與作息做起,並非1、2周就能痊癒。使用中藥方也能夠排出體內的濕氣,至於開的藥方則因人而異,初期需要排寒、濕、熱,後期就要補元氣,讓五臟六腑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