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盈臻/花蓮報導】鄭小姐因感覺頭部劇烈疼痛而到院就醫,檢查發現是腦動脈瘤破裂,且出現水腦及血管痙攣等問題,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李建輝醫師帶領醫療團隊,前後利用栓塞、放置引流管、抗痙攣藥物等手段積極治療,目前鄭小姐恢復情況良好,已順利出院。
40歲的鄭小姐工作是婚禮主持人,今年2月中突然劇烈頭痛,就醫檢查後發現腦動脈瘤破裂,因工作緣故希望能夠不用剃髮治療,從他院轉至花蓮慈院做栓塞手術。李建輝醫師指出,動脈瘤破裂屬於腦神經外科中的急症之一,因死亡率極高,即便是及時就醫治療的病患,也有一半的機率死亡,而像鄭小姐這樣,在腦動脈瘤破裂後仍然保持思緒清醒,清楚訴說病況的患者,是非常難得且幸運的。
李建輝醫師表示,動脈瘤並不是腫瘤,而是血管有不正常的凸起,像鄭小姐的情況,就是動脈瘤破掉導致的瀰漫性腦出血。在做完栓塞手術後,鄭小姐向李醫師表達覺得頭痛、意識變差,經過電腦斷層後發現腦中間蝴蝶狀的腦室變寬,是俗稱腦積水的水腦症狀,因此不得不開刀放置引流管,做減壓手術。
鄭小姐在手術後住進加護病房觀察,並於1周後開始覺得左側肢體麻痺無力,李建輝醫師緊急為她做血管攝影,透過和先前的攝影結果對比,判定為血管痙攣。李醫師指出,若是動脈瘤破掉,大約會有3到7成的患者出現血管痙攣的情況,當中約有百分之20到30的病人會有中風的症狀,經神經外科醫療團隊利用導管的方式,在鄭小姐的內頸動脈滴入抗血痙攣藥物,治療效果良好,於住院期間就能夠自由下床行走,日前已順利出院。
李建輝醫師表示,鄭小姐恢復情形樂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病患始終保持意識清楚,遇到任何不舒服的地方都能立即反應,讓醫療團隊及時掌握寶貴的救治時間。鄭小姐也覺得自己真的是個幸運的人,腦部出血也沒有影響到語言或手腳協調,在床上躺了1個月,現在每天努力做復健。
李醫師強調,當檢查確定動脈瘤在顱內,且大小超過0.5公分,就需要積極做治療,在動脈瘤破掉前做栓塞手術,這樣治療效果會更好,住院期間也會短很多。通常破裂的動脈瘤,常見大小約在0.5至0.7公分,腦動脈血管瘤越大,血管壁就越薄,也就越容易破裂。如果民眾有動脈瘤家族病史,或是長期習慣性的頭痛,建議可以到醫院作精密的核磁共振檢查。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甩巴掌導致耳鳴眩暈? 內耳受猛烈外力震盪恐留後遺症
延伸閱讀
-
全台每4人有1人高血脂 3大高危族群更應控制壞膽固醇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986台灣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症,且醫師發現近期不少人不敢回診,但高血脂患者死亡風險比正常人增加2.13倍,顯示血管疾病等高風險病人應該比一般人更積極治療。 -
講座報名/腦中風有前兆? 神經醫學專家談預防與保健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90中風常見的症狀是甚麼?如何預防,遠離中風的危險因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蔡睿蘋將於5月7日星期六下午,受邀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邀請,為現場民眾分享「眩暈、頭痛、手腳麻是腦中風前兆?專家談腦中風的預防與保健」。 -
不到40就中風! 心臟專科醫師圖文解說什麼是心房顫動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187李政鴻醫師提醒,心房顫動雖然是心臟的問題,但是會大幅增加中風的風險,造成嚴重併發症,影響遍及全身,一定要盡早治療。 -
武俠巨星王羽病逝晚年2度中風 醫揭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020於2019年獲得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獨臂刀王》一代武俠巨星王羽於4月5日早晨病逝於台北振興醫院,享壽80歲,他晚年2度中風,經歷開顱手術,長期臥床養病。研究發現,中風患者2度中風的機率非常高,務必戒菸、戒酒,規律生活及用藥。 -
健步如飛阿嬤突不能走非中風! 竟是頸椎血塊壓迫造成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27高齡74歲的「阿琴嬤」,平時身體健康硬朗,但最近時常感到肩頸痠痛,因此常去按摩針炙。某天早晨起床時忽然右腳無力、嚴重步態不穩無法行走,於是趕緊打電話叫救護車,緊急送到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就醫。阿琴嬤到院時已嚴重到解小便困難,必須放置導尿管。急診醫師緊急安排頸椎磁振造影,確診為頸椎硬腦膜外病灶壓迫脊髓神經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