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腫脹、牙床長水泡以為牙周病? 抽血檢查竟得血癌

3212
王澍清 報導
牙齦腫脹、牙床長水泡以為牙周病? 32歲OL抽血檢查竟得血癌
▲周文堅醫師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俗稱血癌,由於主要症狀不典型,容易與老化、感冒混淆;且病情惡化快,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有生命危險,被視為最難治療的癌症之一。(圖/病友周小姐提供)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32歲周小姐去年剛換工作時,出現牙齦腫脹、牙床莫名長出水泡、出血等症狀,自覺壓力沈重、火氣較大,多次至牙科就診,醫師以為是牙周病,但治療後仍未見改善,建議她至醫院抽血檢查,不料竟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4月21日為世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日,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公布1項長達15年的大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回溯研究結果,報告顯示,台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生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輕化趨勢。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醫師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俗稱血癌,由於主要症狀不典型,容易與老化、感冒混淆;且病情惡化快,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有生命危險,被視為最難治療的癌症之一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早期症狀為臉色蒼白、疲倦、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但表現與一般感冒、流感相似,提醒民眾如有上述症狀,且持續1至2周以上,應盡速至各大醫院內科或血液腫瘤科接受檢查。


在2001至2015年之間,新發個案數從每年364人提升至755人,患者年齡中位數落在56.2歲,以50歲到59歲這個族群增加幅度最為顯著。如果無法承受化療,平均存活期僅剩4個月,至於年輕、較早確診的患者,身體狀況可承受標準化療,整體存活期可達10.2個月。


以周小姐為例,早上做完血液檢查,下午就接到院方緊急電話,要她隔日回院,進入診間時,醫師告知她罹患血癌,如未積極治療,可能活不到3個月。由於她對化療反應非常強烈,劇烈嘔吐到連膽汁都吐了出來,沒有食慾,近1個月無法進食,只能靠鼻胃管。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葉士芃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確診時常伴隨高燒、出血、敗血症、肺炎等嚴重併發症,但此時又需要使用強效、高劑量且密集的化療,年長或嚴重併發症的患者根本無法承受。


所幸2017年起多款標靶藥物陸續問世,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已進入標靶新世代,只要清楚基因型別,給予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如無法接受高劑量化療,則可在去甲基化藥物或低劑量化療療程中,加入可促進癌細胞凋亡的BCL-2抑制劑標靶藥物。為此,學會日前發布「台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指引」,依照患者年齡、是否有共病、過去病史、突變基因等,打造個人化治療,大幅提升患者存活期、避免復發。


周文堅強調,標靶藥物問世後,年輕患者的5年存活率由原先4到5成,提高至6到7成;至於年長患者整體存活期也從不到半年,延長為10至12個月,呈倍數成長。由於新藥昂貴,期盼政府加速新藥核准及健保給付,幫助更多患者獲得更適切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舌尖潰瘍2周未癒合是警訊! 一旦侵犯舌內深處恐舌癌
▸包皮過長不一定要割除 醫揭包皮反覆發炎才是關鍵所在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