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父母若擔心孩子長不高,控制體重是首要任務。專家指出,肥胖是因為脂肪過多,脂肪細胞會影響內分泌系統,促進分泌荷爾蒙,讓身體提早進入青春期,引發性早熟,才導致孩童長不高。
把握長高時機! 長高黃金期男女有別
中醫師沈瑞斌說明,孩子想要長高,應把握國小5、6年級,青春期來臨的前1年是快速成長期,意謂當孩子的第二性徵開始出現時,便是轉骨時機。
▸男生長高黃金期:9歲半到13歲半為身高衝刺期。每年約可長高8至12公分,睪丸變大是發育的前兆,直到陰莖長大時到達長高高峰,喉結出現後則長高趨緩,通常可長高到16歲。
▸女生長高黃金期:女孩的身高衝刺期較早,在8歲到13歲。每年約可長高7至11公分,乳房發育為急速長高的徵兆,直到初經來潮,身高會急速停滯,甚至不再長高。
睡眠睡足8小時 適量運動刺激生長板
沈瑞斌表示,長高秘訣不外乎睡眠至少8小時,飲食均衡,補充鈣質,以及多從事需「跳躍」的運動,如跳繩、籃球、排球等,才能刺激生長板,促進長高。但切忌用力過猛,否則會對生長板造成傷害,適得其反。情緒也不能忽略,適時舒壓,保持愉悅心情,才能順利長高。
中醫調配轉骨方 根據個人體質分3階段
沈瑞斌指出,國小生若每年長高少於4公分,需就醫檢查。中醫將長高分成3階段(第二性徵出現前、第二性徵開始出現、第二性徵出現後2年)來進行調理,且會依據個人體質,給予適合的轉骨方。如身材瘦小者給予六味地黃,來補氣調血;營養不良者則需顧腸胃,給予平胃散、神麴、麥芽等,來促進食欲;虛胖無力者給予補中益氣湯,或給予二陳湯有去痰濕之效,幫助兒童控制體重。
原則上青春期前的兒童以調養脾胃為主,轉骨方常用黃耆、白朮、茯苓。青春期的男孩容易有腎虛問題,故著重於補氣調腎;女孩容易有肝鬱問題,故著重於補血調肝,常見藥方有杜仲、續斷、枸杞、柴胡,幫助疏肝解鬱;芡實和蓮子有收斂功效,適合會夢遺或白帶較多的少男少女。此外也可斟酌添加「拱辰丹」,具有調節中樞神經的作用,能使注意力集中,並增強體力、增強肌肉、促進成長,很適合正值發育期的少男女。
轉骨方喝對時機才有效! 太早喝恐越補越胖
沈瑞斌強調,轉骨方必須依個人體質及生長狀況不同而調整處方,對症下藥才有助長高,父母千萬不可隨意相信轉骨偏方,自行抓藥,反而造成反效果。還需特別注意的是,轉骨方要喝對時間才有效,「第二性徵」開始出現時是關鍵,部份父母太早讓孩子服用不知名的轉骨方,若不對證,可能會越補越胖,反而是揠苗助長。若性徵及骨骼已然完熟,才想到要來轉骨,也為時晚矣。
沈瑞斌提醒,父母若希望孩子能高人一等,應趁早在青春期的前1、2年就做好準備。1年之中的3至6月是長高黃金期,應把握此時多運動、睡眠充足、飲食均衡,每日曬太陽5至10分鐘。平時少吃甜食、炸物,因這些食物會抑制生長激素作用在生長板,且容易造成肥胖和性早熟,影響長高。若發現孩子第二性徵出現後,卻沒有明顯長高,建議可尋找專業中醫師,量身配製轉骨方。
更多NOW健康報導
▸運動傷害當下冰敷?熱敷? 這幾種情況增生療法助修復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相關部落格
-
減重最怕反彈溜溜球效應 中醫針灸穴位埋線對症治肥胖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843中醫治療減重針對肝氣鬱結型,採用柴胡疏肝湯、小柴胡湯或逍遙散等;脾胃積熱型開立清胃藥方、清胃散等;脾腎兩虛患者容易浮腫肥胖,可服用四君子湯,再搭配六味地黃丸;肝腎陰虛型常用腎氣丸等;脾虛、脾濕、痰濁患者,可使用二神湯、或溫膽湯。飯後服藥能幫助身體燃燒代謝、飯前服用則可添加薏仁、何首烏,達到抑制食慾的目的。若問診時發現患者本身心氣較虛,也會使用生脈飲、炙甘草湯等,有助基礎代謝率提高。 -
眼周細紋藏不住年齡? 美顏針改善氣血撫平歲月痕跡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2190「衰老是從眼睛開始的!」眼睛周圍的魚尾紋最容易顯老!其次才是法令紋、嘴角紋等透露出年齡的秘密。再加上因為工作壓力大、飲食習慣不良及睡眠不佳等因素,臉部氣色又更差。 -
「氣瘀百病生」月經不順難受孕 中醫月經調週法助好孕
兩性關係 / 不孕症2262一般而言,女性不孕症成因可歸納為外在環境與內在因素2大類,前者包括生活與情緒壓力,包括久坐導致循環不佳、環境中的二手菸、油煙等環境荷爾蒙的危害;後者則因女性骨盆腔、輸卵管沾黏,或子宮內膜異位、閉鎖等,抑或是卵巢問題如多囊性卵巢或卵巢早期衰竭等,再加上內分泌異常,都可能造成不孕的結果。 -
全台每6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 中醫對症男女一起調理
兩性關係 / 不孕症1816不孕的定義是指夫妻結婚1年內,在無避孕的正常性生活情況下仍無法受孕,據統計,目前約有15%夫妻有不孕的問題,其中30%是男性,30%至40%是女性,男女雙方同時導致不孕的比例約20%,其餘則無法解釋原因,通常20多歲夫妻有80%左右會在婚後1年內懷孕,超過35歲的夫妻因為生育功能退化,建議超過半年沒有懷孕就應提早接受治療。
延伸閱讀
-
中醫耳穴貼壓治療可改善失眠 血壓偏高也能同時控制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288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高血壓是內科常見疾病,高血壓伴隨失眠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甚至有些高血壓病人第1次就診就是因爲失眠。 -
癌症化療免疫系統受損最危險 中醫輔助修復減輕副作用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497中醫師陳瑞聲表示,癌症一直是國人10大死因榜首,雖然醫療進步,但身體有異樣就要提早就醫,不要等到變嚴重才去檢查,要是檢查結果發現是癌症3C或擴散轉移才去治療,就為時已晚,目前西醫治療癌症主要藉由化療、放療和標靶治療。 -
白血病居兒童癌症榜首 兒癌病徵「9字訣」家長快牢記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287許多人一聽到兒童癌症,常聯想到白血病,沒錯,國健署首次公布兒童癌症排行榜,第1名即為白血病,其次為淋巴瘤、生殖細胞瘤、中樞神經瘤、其他上皮癌(甲狀腺癌為主)。 -
清明節前後易犯「春睏」 中醫師建議養肝補氣正當時!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359羅珮琳指出,在寒冬時,身體處於營養缺乏、體力跟免疫力降低等症狀,此時,氣血走內,皮膚血管收縮,降低熱量散失。到了春日回暖,氣血走表,皮膚血管、汗腺、毛孔均處於舒張狀態,血液流向周邊,大腦供血量下降,就容易引發缺氧現象,讓人頭昏欲睡。 -
膝蓋疼痛一定要開刀? 中醫針灸也能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318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陳冠宇指出,在膝蓋的使用過程中,隨著老化等因素會造成關節內部的軟骨會有所磨損,此時緩衝、潤滑的功能便會變差,而有著上述相關的症狀,這就是退化性膝關節炎。